乾隆很清楚,父亲之所以被舆论如此苛待,主要是因为他过于察察为明,许多政策风霜严肃,伤人太多。他不想把皇帝做得像父亲那样笨,而是希望能像祖父康熙那样以个宽大仁厚形象永垂史册。
应该
母。
不料,经历这多风波,谢济世性格不改,居然在湖南公开印行《大学注》《中庸疏》。乾隆皇帝虽然生气,但也只是命令把书版销毁,还特意在命令中说谢济世其人“识见迂左则有之,至居官,朕可保其无他也。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湖广总督回复说他遵行皇帝旨意,只烧毁谢书版,并未打击谢济世个人,乾隆满意地批复说:“所办甚妥,止可如此而已。”从“止可如此而已”几个字来看,乾隆非常明白处理此类文字狱界限,也就是说,出于维护意识形态正统需要,个王朝应该对异端思想进行必要压制,但不可以超出正常人情道理之外。
正因为统治者心态如此难得地正常,乾隆初年是清代为数不多文化生态宽松时期。那些已经放下笔文人学士们又开始吟诗弄月,评古论今,时间,大清文艺界呈现派百花齐放繁荣之貌。据推测,曹雪芹《红楼梦》也就是在这个宽松时期开始写作。
可以说,乾隆十六年以前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对读书人最理解包容统治者之。但是,从乾隆十六年起,皇帝心态骤变。
二儒家治国理想破灭(2)
乾隆十六年七月初二,云贵总督硕色向皇帝密报,他在贵州安顺府普定县民间偶然发现件广为传抄“奏稿”,托名为乾隆朝以敢言闻名大臣孙嘉淦所做,不过语言鄙俗,内容不经,看而知就是伪托。其内容是攻击当今皇上失德,犯有“五不解、十大过”。
这“五不解、十大过”具体文字已经无存,根据现存资料推测,是说乾隆举办南巡,浪费民脂民膏,二是指责他前段因为金川之役滥杀*员。此外,还有可能夸大其词地渲染皇帝日常生活荒*无度,说他到江南巡游根本目是寻求美色。最后,“它甚至对满清王朝合法性提出非难”。
们可以想象乾隆在读到这个报告时心情。这对他完全是当头棒,没有丝毫精神准备。
即位之初,乾隆曾经心意想做个中国人理想中明君:开明、克己、仁慈、公正,正大光明,爱民如子。
父亲是他前车之鉴。他亲眼看着父亲为治理天下、饱暖黎民而绞尽脑汁。然而,普天之下腾于众口却全是关于父亲种种匪夷所思谣言,说他什谋父、逼母、杀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色、诛忠、好谀、*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