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就有札哈泌部千三百户来降,称“等为达瓦齐残虐,愿率属效力”。紧接着准噶尔颇有权势大台吉也率部属投降。五月,两路大军会师于新疆博乐县(今新疆博禾市),向伊犁进军。伊犁民众也纷纷迎降。“大兵至伊犁,部众持羊酒迎犒者络绎载道,妇孺欢呼,如出水火,自出师以来,无血刃遗镞之劳,敉边扫穴,实古所未有”。充分证明这次出师时机选择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准部新首领达瓦齐无心抵抗,率万人逃亡至伊犁西南格登山。清军穷追不舍,将其擒获,送往京师。平准战争初获胜利。
过于迅速成功往往包含着问题。清军攻克伊犁后,原以为可以缴获部分牲畜、粮食。不料准部屡经战祸,伊犁并无积存物资。因为军粮不继,平定准部之后,清朝大军只能迅速撤离,只留下五百名士兵做清朝将军护卫,准部由率先降清阿睦尔撒纳与清朝将军共同管理。阿睦尔撒纳本不是个安分之人,虽然平定伊犁之后,乾隆以其战功最多,封他为双亲王,食亲王双俸,他仍然不满足。他见清朝兵力已退,萌生做准部新汗、独据准噶尔汗国原来版图野心。平定准部之后,乾隆秉“分而治之”之策,准备把准部分为四,使其互不统属,阿睦尔撒纳却要求成为四部统首领,凌驾众人之上。乾隆当然不同意他请求,于是他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杀死清军将领,起兵叛乱,自立为汗。乾隆二十年(1756年)二月,乾隆不得不又再次派兵,擒拿阿睦尔撒纳。
平叛战争进展得很不顺利。由于事发仓促,清军仍然没有携带充足粮草就出发,路上对喀尔喀蒙古大肆榨取。到新疆之后,又大肆抢夺准部故地牲畜粮食。准部本来就已经陷入饥荒之中,清军来,雪上加霜,大批民众饿死,剩下都纷纷起来反抗清军。而前线将领又很不得力,屡屡错失战机,使阿睦尔撒纳再逃脱。乾隆皇帝筹莫展。恰在此时,直全力支持乾隆平准喀尔喀部蒙古居然也起兵反叛。
反叛原因是清王朝对喀尔喀蒙古榨取超过极限。“因粮于敌”策略在战争中实际上演变成因粮于友。在开往新疆途中,缺乏物资准备清军再掠夺喀尔喀蒙古人,“毡子、毛皮和其他畜产品都被清朝当局以动员和征用方式夺走。除这些,喀尔喀劳动者越来越频繁地被招去服兵役,而且他们必须自备武器弹药……大部分男人脱离生产,被打发去打仗”。(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因此,在部落领袖青衮杂卜带领下,万多喀尔喀蒙古人起兵反清。二十三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