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贪污侵占行为都不宽容,动不动就抄家罚银,使无数*员倾家荡产,获得“抄家皇帝”恶名。他对老百姓同样严厉,相信严刑峻法是改善社会治安最佳途径,宣称“朕治天下,原不肯以妇人之仁,弛三尺之法”。(《大义觉迷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时间大清天下狱案四起,酷刑滥施,轻罪时被重治,冤枉入狱之人也为数不少。他为政刚猛,往无前,屡有兴革。有些改革,比如养廉银制度,效果良好。也有些兴革措施在执行中走样,加重百姓负担。
深肖父亲儿子往往对自己父亲深恶痛绝。青少年时代乾隆没有意识到自己性格深处与父亲共同点,他只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对父亲深刻反感。在懂事之后,弘历直在为父亲惋惜,惋惜他吃力不讨好,不会做人。他相信,自己当皇帝,绝不会像父亲这样偏执愚蠢。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个神奇八字,乾隆皇帝生运势确实极佳。他不但在最佳年龄登上帝位,而且所继承基业又令所有皇帝羡慕:经过康熙和雍正73年治理,大清天下国泰民安,派升平之象。正所谓“国家继绪百年,累洽重熙,至于今日,可谓承平无事”。政治清明,八方无警。内无起义和灾荒,外无战争和威胁,乾隆帝位,可谓磐石之安。
历史留给乾隆任务,就是“继父祖之余烈”,把大清盛世推上最高点。
他有这个能力,更有这个雄心。
乾隆所受教育在大清开国以来历代皇帝当中,是最完整、最系统、最严格。雍正对皇子们教育抓得很紧,从6岁到25岁,弘历在书房中整整度过19年光阴,每天学习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他天资聪颖,与弟弟弘昼同时开蒙读书,却处处胜过弟弟。每次背书,他都过目不忘,弟弟却迟迟背不下来,先生不得不给他多加功课。他读书非常勤奋。“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礼、宋儒性理诸书,旁及《通鉴纲目》、史汉八家之文,莫不穷其旨趣,探其精蕴。”(《乐善堂全集》)学生时代,他写作大量作文。翻阅这些文章,们发现学生时代乾隆是个非常正统儒家信徒,对未来设计具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在他眼中,个完美君主,应该是用“仁义”来陶冶教化天下,而不是以强力来推行自己政策。他说:“治理天下,应该以德而不以力。所以德行高尚人成功,德行不佳者失败。”(《乐善堂全集》)
在篇名为《宽则得众论》文章中,他鲜明地表达与父亲相异政治倾向:“如果能宽以待人,宽容他人小过,成就自己大德,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