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时,他听说上海有艘破旧洋船,就想买来先试用:“臣拟先调现泊上海之‘土只坡’轮船只,由长江上驶安庆带,就近察勘使用,督令楚军水师将弁,预为练习。俟明年洋船购到,庶易收驾轻就熟之功。”(20)只是朝廷并未回复,所以没有下文。
同治元年(1862)正月,曾国藩用五万五千两银买艘“洋船”,亲自上船考察。虽然仓促之间,曾国藩对轮船“火激水转轮之处”,即蒸汽轮机及传动装置,没有看得完全明白,但他在日记中赞道:“无物不工致。”(21)
除地理学和军舰,对其他西方事物,他也感兴趣。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到上海考察,看到丁日昌送“洋镜内山水画图”,感觉“甚为奇丽”。第二天他还专门参观法国驻上海领事白来尼住处,与军事工业之外其他西方物质文明有直接接触。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午初出门,至洋泾回拜法国领事白来尼,倾诚款待。虽其母其妻之卧室,亦预为腾出,引余与中丞、军门阅看。所居楼阁四层,登览。玉宇琼楼,镂金错彩,中国帝王之居殆不及也。”(22)
在深入研究外情基础上,曾国藩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路深化并升级。
第次鸦片战争之后,曾国藩就已经开始“师夷长技”过程。早在创办湘军水师之初,曾国藩就非“夷炮”不用,水师非船炮齐备不出,最后终以重金派专人从广东购来大量洋炮,并克服重重困难把它安装在炮船上,很快将千里长江控制在湘军手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他认识到,“师夷智”不能停留在购买使用西式武器阶段,而必须深入学习研究西式武器背后秘密,也就是进入学习掌握西方科学和技术阶段。只有把这些秘密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与洋人平起平坐乃至战而胜之可能。
而曾国藩没有想到是外国人居然肯主动给中国提供这样机会。按照传统东方式思维,军事科技是洋人命根子,洋人肯定会视若珍宝,绝不外泄。但是洋人却愿意以贸易等方式,向中国出售最先进武器,并且倾囊教授使用之法,这令曾国藩大感意外和兴奋。“武器装备是种极富政治性商品……1860年后,随着条约利益扩大,西方z.府更是给予清z.府公然、直接支持,大量供给清军新式装备,帮其训练军队,甚至直接派兵助战。”(23)
1861年8月,曾国藩在讨论购买外洋船炮时上奏说,对西洋武器,第步是购买,第二步是研究其中秘密,以便自己可以制造,这样,外国列强就失去可以依恃根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