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铭常常自嘲自己是丐帮弟子,整天想着讨钱问题,没想到锦湖承诺五年内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基金向东大注入八亿美元资金,要是五年内能拥有这笔巨额预算,李鸿铭有信心带领东大冲击清华大学在国内、国际上地位。
秦刚话很少,涉及到东大未来发展大计,没人问他话,他自然也插不上话,他之前也没想到锦湖会向东大投入这大资金,想想也
金,差不多等于东大年收入总和。
李鸿铭与陈信生初步交换过意见,学科建设促进基金就是为帮助东大尽快发展成为世界级流名校,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也多从东大教授中挑选组成。陈信生没有跟李鸿铭说基金投入占橡树园科研预算比例,只是跟他承诺五年内投入不低于八亿美元。
陈信生与张恪、叶小桐下午在橡树园内部还有会议要参加,先坐车离开。
李鸿铭心情过许久才稍平复下来,坐进车里,大声跟崔国恒、秦刚两人抱怨:“你们俩个啊,过来之前还跟打马虎眼!”
秦刚摊摊手,说道:“听说是跟去年变化不大,却是不知道将去年爱达文化基金捐款也计算在内。”
去年锦湖向高校教育系统捐款两亿元,捐款四亿成立爱达文化基金,总计六亿人民币,与八千万美元倒是相差无几。
“是真不知道详情,”崔国恒笑着说,“六月份,行政室要经研中心出份国内高校十年办学投入评估报告,们预测清华大学十年后办学经费投入将达到每年六亿美元,东大大概只能达到清华大学半水平。”
“们现在办学经费投入也只有清华大学半水平,”李鸿铭说道,“不过有学科建设促进基金补充,这个差距就抹平。”
“锦湖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崔国恒说道,“开始也没有说明数额,只是讨论过捐款是集中给东大,还是分散给各高校。最终还是决定集中给东大,因为东大有更多办学自主权,有这笔资金,可以做更多尝试性工作,要是东大能先于清华发展成世界级流名校,那东大办学经验将更有指导意见……”
李鸿铭手抚着额头思考些问题,他之前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能从锦湖拿到这多钱,他之前给东大五年办学经费投入做出个较为大胆规划,也就八亿美元多些七十亿人民币规模,从中央及省里获得直接拨款不会超过三十五亿,学费收入不会超过五亿,也就意味着东大还需要自筹三十亿办学资金。考虑到东大这大社会影响力以及校属产业投资集团近两年工作也卓有成效,五年自筹三十亿办学资金虽然有定难度,也并非办不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