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状告到中南海去。这时候还想着中央大力支持锦湖,那也是不现实。
“早就有这个觉悟,中晶微芯新建项目,也没有去求爷爷告奶奶,”张恪笑着说,“倒是觉得有些人在等着们求上门去然后本正经告诉们‘没门’,可惜,们没有让这些人享受到快感,他们会不会格外憎恨们?”
“没正经在背后编排别人,还相当恶意,”唐学谦笑起来,“既然你们都有这个觉悟,锦湖在融资方面下步有什安排?”
“制浆项目还好些,春节过后会正式列入工作日程,们计划着推动新光纸业在香港上市筹集制浆项目期建设资金。不过能不能成功还要看当时市场大环境,现在也不能说就有十足把握……”张恪说道。
“哦,那还真急不得。”唐学谦应声,当初碟机业务到香港借壳上市前后还准备半年多时间,新股上市筹备期将更长,新光纸业发展到今天,商业前景也比较明朗化,将制浆环节补上,商业模式、经营状况就相对稳定下来,到公开市场进行融资自然是最佳选择,不然话,就算锦湖供血能力再强,也顶不多这多大项目来抽血。
“制浆项目还好,只要有大资本投入就能产生规模效益,在产业链抢先布局,也确能占据先机,真正让人头疼还是电子产业上投入,”张恪说道,“就拿晶圆项目来说,根本就是大家起拼砸钱游戏:中晶微芯这次砸进去二十亿美元,0.18微米线程也能建两条线,算是勉强追上亚洲主流市场技术。不过想不用两年0.18微米线程芯片就会成为大陆货,那时候就迫切上马0.13微米线程生产线,再过两三年,就又要考虑上马90纳米、65纳米生产线。每升级代技术,都意味着几十亿美元投资,而这短时间时间间隔,之前项目也完全来不及收回投资。到时候,大家就会感慨说:这根本就是无底洞啊!除晶圆项目之外,们还特别想上薄膜液晶项目。这玩艺儿又是另个无底洞,每升级代技术就意味着几十亿美元投入,而升级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就这两个项目,要真正追赶上国外先进水准,十年八年时间里没有两三百亿美元投入,想都不要想。”
“是够痛苦,”唐学谦微微叹,二十亿美元投资到其他地方,可以期待本万利,投资到晶圆厂或薄膜液晶项目上,只是意味着揭开技术与资本竞争开端,能不能在这条狭窄道路上最终获得胜,这时候做判断还太早,“你们也确定要上薄膜液晶项目?”
“未来趋势如此,们现在咬着牙上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