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严重依赖于导师水平,由于国内集成电器基础产业严重滞后发展,导致国内教学水平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
锦湖启动百人计划从海外招聘顶尖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才能算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合格导师,更何况橡树园有着当前流实验设备与设计平台以及大量实践工作机会。
要不是锦湖开始就用糖衣银弹开路,东大微电子专业教职人员会第个跳出来反对双导师制,就算有糖衣银弹开路,东大电子工程系微电子专业教授、讲师们也承受着极大压力,也促使东海大学大规模从海外引进高级别教学科研人才。
九六年之前,东海大学微电子专业水平在国内八九所高校里也只能算中游,但是到九八年,复亘、清华绝不敢跟东大争微电子专业第名头。
九八年东大微电子专业及东大专用集成电器设计应用中心等研究机构共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总
…
国内高校目前设有微电子专业才有八九所,再加中科院两家研究所。
九六年之前,全国每年总共也就培养不到百名微电子专业硕士、学士。
这些年累积起来,通过正规院校培养出来微电子工艺及设计专业工程师都不足千人。
不要说国外对国内进行技术、设备上严格封锁,仅凭借技术水准本来就不大过硬千名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微电子设计、工艺人员奇缺,也远远不足以将国内集成电路基础产业支撑起来——其实国内最后次冲击建设晶圆厂失败,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足够多合格工程技术人员。
转机也恰恰当是锦湖启动橡树园计划。
锦湖不仅从海外招募大量微电子设计人员,当然,国内微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也给他们网罗相当多部分,锦湖还在内部大力培养设计人员——工艺方面,为成立中晶微芯,柳志成就从东南亚、台湾拉近两百名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回来,也在内部大量进行人才培养,可以说,此时国内整个集成电路基础产业重心都在锦湖。
易云飞说国内要发展集成电路基础产业要等着锦湖往外输送人才,这句话点都不虚。
除此之外,锦湖从启动橡树园计划之初就开始大手笔支持东海大学、建邺邮电学院发展微电子专业。
九七年,东海大学从锦湖获得五千万学科建设捐助,九八年,学科建设捐助金超过亿,九九年上半年,学科建设捐助金超过八千万,这些学科建设捐助金中近半都用在微电子专业学科建设上,但是对东海大学微电子专业提升最大还是橡树园实行双导师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