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通信产业发展贯保守思路,邮电部并不想发放太多手机牌照,要有选择,邮电
自从8日黄昏,肖瑞民、孙志刚、廖红雷进入位于中关村海淀中路爱达大厦洽谈到深夜以来,四家公司高层接下来连续两天又都在爱达大厦碰面,每次都是车子直接开到台阶下进入大厅,又是车子直接开到台阶下将人接走,没有给媒体记者采访机会。
虽说如此,守在爱达大厦楼下记者却是越来越多,大家都相信四家公司高层如此密集而紧急磋商定是与爱达公开手机技术决定有关。
虽然没有点消息泄露出来,但是点都不妨碍媒体想象力,仅这些想象力就足够写出好些精彩文章。
除媒体记者之外,参加完央视广告招商大会企业代表也没有急着离开北京,特别是那些有着相关技术背景电子企业,更是会派工作人员留守北京等候消息。
手机产业里到底蕴藏着多丰厚利润,又不是绝计探听不到秘密,事实上,早在九七年之前,国内就有许多厂商为从邮电部获得张手机生产许可执照而百般努力。将电子工业部每年排定电子企业百强榜拿出来,手指压着历数过去,看有多少家企业绝计对这个产业没有动过心思,当初还不是给邮电部“不具体技术条件”句话给打发开?
到今年,邮电部拖不过去,才发放四张执照,却是僧多粥少局面。
联信是邮电部嫡生子,还将第十二研究所置入联信,加强联信技术力量;联讯与东兴从广州通信研究所获得数字移动通讯手机基本技术虽然距商业化生产还有很遥远段距离,但至少比联信要强得多,邮电部也不能厚颜无耻将这两家撇开;真正有魄力、有决心、有手段还是爱达集团,花费五千万美元巨资从德仪手中收购手机制造技术,又在建邺启动国内最大科技研发投资项目——橡树园计划,邮电部不得不将最后张珍贵执照发给爱达集团。
其他企业却给道所谓“技术门槛”挡在线外,但是真正具备技术条件也仅爱达家而已,其他企业自然有满腹怨言。怨言归怨言,体制所形成壁垒、障碍自然不可能给怨言冲溃,让人意料不到,这道门槛竟让爱达集团段简短声明轻松推平。
这段简短声明,其实将邮电部、电子工业部都推到微妙处境上去。
有心、有实力上手机项目绝大多数电子工业部下属企业,每年排定电子企业百强榜,也都是电子工业部下属企业居多。爱达将技术公开,电子工业部多家企业都有能力吸收、消化相关技术,且生产条件楔合程度也高,自然最为受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