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说是要先去燕水园看看……”赵鹏跑过来将张恪跨下自行车接过来,总不能让张恪推着自行车跟他们往燕水园去。
实验室都是新建建筑,赶在十月前完成主体工程已经是相当不错,离真正建成、基础设施安装完毕,还需要些时间。虽然十月份加大创投项目审批力度,十月通过审批项目也不过八个,离填满丽丰园还需要相当长段时间;燕水园建成之后,先将橡树园筹备办公室搬过去,谭云松等先招募到科学
张恪没有混在陶晋、李远湖、葛建德、易云飞、罗君、肖明建那些中老年队伍里去给郭松延、柳志成、孙尚义行人接机,他算着时间,打算骑车去橡树园给谭云松夫妇接风。
随谭云松抵达建邺还有他作为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延请过来四名工程师,都是在微电子技术研发领域有所成就精英人士,也是橡树园“百人行动”计划要招揽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
既然委任谭云松为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就要委以组建科研团队权力,只要是谭云松认可人选,在锦湖、在橡树园方面只要走下聘请形式。当然,谭云松也充分征询锦湖这边意见,特别是征询对亚洲微电子技术研发领域解颇深陈信生、丁槐意见。
这些人都是未来锦湖技术研发体系骨干,需要他们将橡树园计划骨骼给撑起来,张恪不会吝惜面都不露。
时间急迫些,才给谭云松不到二十天时间,不过谭云松在领域内广泛而深厚人脉发挥巨大作用,这四人还是首批人选,还有七八人总要等结束前雇主委托工作才可能陆续到建邺来就职。
有谭云松,有谭云松从东南亚延揽来十多名高级研发人员,锦湖这几年也培养批技术骨干,调拨批人过来给这些高级研发人员充当助手,也可以深入培养,再与东大等高校试行双导师研究生培养机制。每个高级研发人员配两名助手,再配两到四名研究生,差不多就能将微电子基础技术实验室框架给撑起来。
能有两到三年时间,实验室技术团队就能初步成熟起来。
……
橡树园第二创业园式主体改建工程也已经到尾声;为区别东边改建到尾声第二创业园,内部人员通常将这里称为丽丰园,东边创业园称为燕水园,骑车到丽丰园前,正赶上赵鹏、赵梓琳领着谭云松夫妇与眼看上去就像华侨工程师打扮几个人从丽丰园走出来。
“这是去哪里?”张恪脚支着地问赵鹏他们,张恪过来之前,也没有跟他们打招呼,自己掐着时间过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