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开个,汤马上流出来,阿圆马上用嘴去吸,沈韶光赶忙喊“小心”,却已是晚,这个憨婢子已经烫舌头。
即便挨烫,那口汤阿圆也没舍得吐,到底咽下去,沈韶光无奈。
每样馅儿吃笼,在沈韶光“以后尽有”劝告下,阿圆依依不舍地放下筷子作罢。沈韶光问她哪个好吃,阿圆眨巴眨巴眼,面色为难,“这却如何比较得出来?”刚才光顾着吃。
得,整个猪八戒吃人参果!
沈韶光自己最爱笋子,有点淡淡笋香味,又没那腻,然而事实证明,她口味有点跑偏,还是纯肉卖得最好。
沈韶光拍拍她胳膊,“不差你这口吃。”
因为有自己地界,沈韶光便把食品种类丰富起来,早晨时间紧,主卖煎饼和头晚做好粽子、糍糕,并从豆腐坊买鲜豆浆,拿回来放小炉子上熬,便是现成饮品。
日间有是工夫,便可以从容地拌馅儿,包各种出尖馒头,或做时令花糕。
出尖馒头,宫里所谓玉尖面,其实就是异形包子——上面带尖儿,微微露出点馅料。
小店出尖馒头自然没法跟宫里比,宫里动不动就“消熊”“栈鹿”①,普通也是“鹌鹑翅”“螃蟹黄”,沈韶光做却是平民食品,猪肉包。
这汤包样子也美,虽不是规规整整十八个褶,但也颇拿得出手——这是前世童子功,在津门开过包子铺外祖母亲手所教,论形状比时下流行玉尖面和没尖菜肉馒头要好看不少。
况且馅子也香,又有让人称奇灌汤。
沈韶光灌汤包子卖打响,饭时到,笼笼根本蒸不上卖,顾客挤在店里,甚至排到门口,以至于沈韶光不得不用小竹片做候食号码牌,以免因等候排队发生纠纷。沈韶光不知道原来本坊有那大包子客容量。
后来听顾客说话,才知道还有外坊。沈韶光有些恍惚,照这势头,是不
本朝人又多食羊肉,沈韶光却是猪肉拥趸,认为这是世上最符合“甘肥”肉类,当然,也因为猪肉相对便宜。
若做普通菜肉大包子,到底不符合沈韶光这种对吃精益求精吃货习惯,故而便决定做小笼汤包。
小笼汤包这种东西,在后世做得好,南北方各地有不少,尤以淮扬菜系最为出名,但不管是哪个,出汤诀窍差不多都在肉汤冻子上。汤是出,至于好不好吃,考究便是拌馅儿和面功力。
沈韶光不是厨师出身,性格又混不吝,不讲究正不正宗,只以好吃为要,按照自己口味,除做最常见纯肉包,又怕腻,做加竹笋和加山菇。
做出来先与阿圆同品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