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中国企业,东方纸业等纷纷中招。张鸣推出“今日头条”,程维推出“滴滴打车”。
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00亿,某部喜剧票房竟然超过10亿。200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每年上涨30%左右,2009、2010、2011更是达到50%。
对电影及独立电影,2012年都是转折性。
胶片失去往日辉煌,它衰败猛如迅雷。导演转为数字拍摄,而2012年是分水岭。胶片业务落到地,在短短段时间,全国上下电影院不再接受胶片电影,胶片电影要转数字才能播放。上海电影技术厂曾在2003年到2011年,八条生产线全部开放,百名工人同时操作,仅四年后,2016年,它作为中国最后条胶片电影生产线,正式关闭,《长江图》是“中国最后部胶片电影”,而同时间,好莱坞大工作室仍会生产胶片电影。
对于这个发展趋势谢兰生是不适应。他总觉得,数字有数字好处,胶片有胶片好处。数字拍摄画质更高,学生也能拍摄出来非常清晰电影,同时,它对“演技”要求是大大大大地降低。演员可以拍摄N次,后期制作也如魔法。它放映同样简单,打个比方,IMAX胶片片盘直径是米八,胶片、片盘有800斤重。放映时,四个片盘同时动作。放映员要学习月放映才能确保成功。
但,谢兰生认为,数码画面由像素构成,胶片画面由颗粒构成,这“颗粒感”非常适合某些题材,比如需要紧张气氛,而数字呢,如此丝滑,如此冰冷。另外,色彩、影调上,胶片电影远远凌驾数字电影,它能体现光线变化,更加真实,更加细腻,宽容度更加大,成本高昂,色彩美丽。胶片暗部并非全黑,有朦胧感与虚化感。而且,有时,胶片电影因为“失焦”也更立体,拍摄对象会有晃动,不会帧是帧,个平面是个平面。
谢兰生他还挺怀念胶片电影时期——般人都扛不起来摄影机“砰”地声落在片场,非常非常有重量感,所有人注意力因摄影机而高度集中,他们知道“这是片场”,对片场产生敬畏。而现在呢,片场人更加关注片场外头监视器,还总觉得“可以重拍”“可以处理”,决胜负感觉没,主创、演员全变懒散。不过从另角度来说,数字拍摄可以缓解男女演员紧张感。
谢兰生觉得,中国电影投资者对于“利润”过于看重。诚然,数字大大降低成本,发行成本降低90%,可这成本总归要在其他地方还回去,比如演员、宣发。
因为真不大知道数字版本能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