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他们情感,然后,他们会作出诊断。理解分离疗法理论。然而,对于保持与来访者情感距离,总是觉得不太舒服;此外,相信,在治疗过程中,表达个人感受和需要是有益。
于是,开始试着用非,bao力沟通语言来代替医疗术语。不再根据所学习心理学理论来分析来访者心理特点,而是用心去体会他们话,并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在开始时,很担心。不知道,对做法,同行们会有怎样看法。然而,效果却是非常好,不论是来访者还是自己,都十分满意。很快,就不再有任何顾虑。在35年后今天,心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投入自己情感,已不再被看作另类。可是,在那时,却经常被心理医生团体邀请去发表演讲和做现场示范。
有次,被邀请去演示如何运用非,bao力沟通来帮助处于极度痛苦中人。地点是在所精神病院,参加人很多,都是精神病学领域专业人员。讲解个小时后,他们请当场会见个病人,分析她病情,并提供治疗建议。那是位29岁女士,她有3个孩子,们谈约半小时。在她离开房间之后,负责治疗几位医生提出个问题:“卢森堡博士,请作下判断。根据你意见,这位女士是患精神分裂症还是药物性精神障碍?”
回答说,对于这类问题,感到不太舒服。曾在精神病院工作,但从开始,就无法将病人归到某种特定精神病类别中。些研究报告显示,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专家对那些医学术语也没有致意见。这些研究报告还指出,精神病医生所就读学校比病人个人特点对诊断结果更具影响力。
进步说,即使精神病医生对这些术语运用具有共识,也不想用它们,因为看不出这做对病人有什好处。在物理医学领域,病理分析常常可以为治疗指明方向;但不认为,这种方法适用于所谓精神病学领域。根据经历,在医院病例讨论会上,医生们要花大部分时间来讨论病人是属于哪种精神病类型。当预定讨论时间快要结束时,主治医生也许会请求其他人帮助制订医疗计划。然而,这类请求通常会被忽视,因为大多数人倾向于继续争论。
接着,向他们解释做法。告诉他们,不会去分析病人有什毛病,而是问自己以下问题:“她现在是什心情?她有什需要?和她在起,是什样心情?心情反映怎样需要?想请她作出什决定或采取什行动,以使她能快乐些?”在回答这样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