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刘彻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在即位后也常常思念晋阳和代国,
考虑到要真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资源,使之成为未来汉军继续征服世界和建立秩序基地,当地移民应该至少要有七万户。
再加上数万户为汉室放牧投诚牧民,这样,当地经济以及社会财富,才能有效支撑汉军远征。
不过,这却谈何容易?
中国人自古就难舍故土,假如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不会有人选择移民。
便是奔波天下,以经商为业商人,临到老,也肯定会选择回归故乡。
即使是沙漠,也会有*员按捺不住与生俱来种田本能,想要尝试屯田。
至于南方丛林和北方雪国,从来都是要种个够。
更别提河间地这样沃土。
虽然暂时还没有摸清楚当地水文和土地情况,但各级大臣,却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在当地开垦屯田。
他们主张,有刘彻同意,有封驳,也有需要调查。
当夜幕降临之时,刘彻才从茂陵返回未央宫。
尽管忙累天,但,有些事情,却是必须抓紧时间解决。
所以,刘彻只是在撵车上眯个时辰,回到宫里后,立刻又投入工作之中。
好在,他年到头,这样工作状态,也不超过四十天,所以,还算好,并不是很累,也没有出现其他皇帝般,二十来岁就跟三十岁样可悲模样。
将堆积在案头公文处理完毕,就已经是三更。
甚至,高居庙堂三公九卿,乃至于皇帝,都有落叶归根念想。
当年,刘邦归沛县,作大风歌,与父老感叹:游子悲故乡,吾魂魄百年后犹念丰沛!
其情感之真挚,让人为之动容。
至于项羽,更是放话: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
连天下都不要,先回老家装逼先。
但,这些都不急。
当务之急,还是要移民!
当年秦国全取河套,随之移民三万户。
靠着移民和长城驻军,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河间地,直牢牢控制在秦帝国手里,无论东胡、匈奴还是月氏,都不敢南下牧马,更不敢弯弓相对。
自然,今天汉室,假如想要控制住该地,也至少需要移民三万户!
刘彻伸个懒腰,看看眼前堆积奏疏,露出满足笑容。
基本上,现在要由他亲自处理事情,都必然是军国大事,而且必须是由他亲自批准事情。
就如这些奏疏。
这些奏疏,基本上都是丞相府和车骑将军义纵等上奏有关高阙和河间地行政划分方案以及筑城建议。
对于中国来说,任何得到手里土地,都会想方设法进行发展和开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