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营技术还真不赖……”义纵在渡河后赞道:“急切之间,就可以在此大河之上梁艁为桥,真乃神乎其技!”
作为高级将领,义纵自然知道,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围绕浮桥而展开大战。
最有名莫过于春秋晚期,穆公为复崤之战仇,而发动对晋国攻势。
那次战争,秦人就是使用艁舟,渡大河,出其不意拿下王官,使得晋军甚至不敢
这个方字,实际上是方舟方,而非许多人理解“泭”。
发展到秦汉,艁舟之术,其实已经经过次飞跃式发展。
特别是在秦始皇时期,为解决军队渡河问题和皇帝本人巡游天下,横渡江河时障碍,秦人将艁舟之术,在旧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全面改良。
出现用双舟体,首尾相连,互相捆绑浮桥。
秦极盛之时,在这北河、南河,架设大量永久性浮桥,以供军队和士民通过。
翌日,义纵军队既渡过北河。
此时,汉军在北河上已经搭设六个简易浮桥。
浮桥,在中国又称之为“艁”(zao)。
早期艁,看字体就知道,是种将木舟捆绑起来,形成河上桥梁方法。
所以,架浮桥又被称为梁。
……
“君候,这些就是石脂……”个少府*员,领着义纵走到地窖深处。
那里,密密麻麻码数十个木桶。
义纵走上前去,将木桶揭开,露出里面盛着深褐色或者黑色黏稠液体。
因为塞外严寒天气,这些黏稠液体,都已经冻成种类似于猪油凝固后冻状物体。
不过,随着秦王朝崩溃,这些浮桥,也早已经被大水冲毁,成为朽木。
而现在,汉军使用浮桥,则是在秦人浮桥技术基础上改良而来新式浮桥。
依旧采用秦人双舟结构,但增加悬挂在舟船上木桥设计。
这种结构,使得只要这浮桥存在,那,即使大河水流再湍急也无法危及渡河军队。
更因为用双舟结构,使得浮桥桥面很宽,连战马甚至战车都可以通过。
如房之梁,横架江河!
早在春秋时期,甚至西周时期,诸夏先民就已经掌握这种浮桥架设之法。
并且,将之纳入当时社会等级制度之中。
所谓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诗经之中就有赞曰: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此物可以燃烧?”义纵回头问道。
“然!”那少府*员答道:“墨家曾经做过实验,此物点燃后,如同油脂,燃尽方灭!甚至无法用水扑灭!”
“善!”义纵点点头,说道:“将这些石脂全部送去军营中备用!”
“诺!”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