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人家站高,看远。
郅都可不敢把宝押在匈奴人身上,不会派遣斥候和游骑兵在高原附近山坡上和制高点上瞭望上。
他很清楚,自己肩膀上责任有多重。
整整万五千多名士兵将官和他们家庭在指望着自己。
另外,身后还跟着数万民夫。
汉军若能想办法占据这个无名高地,就等于打通进军河阴通道。
但是,很可惜,在今天以前,汉军对此地重视不够。
当地道路、山陵走向,都不是太清楚。
而且,此地是匈奴部族传统牧场。
当地应该有匈奴部族在生活。
至少,全军军官都已经将此次出征目以及战略任务,解非常清楚,更是将河阴附近地形和地理,记得仔仔细细。
毕竟,整整天,大家起蹲在地图面前,把河阴已知地形地貌都拿出来掰碎,个地方个地方寻找突破口。
无数个脑洞发散,无数个方案提出。
等于,自己亲身巡视次河阴及其周围地形。
另外,就是大家至少取得个共同点。
夜,也已经很深。
但,增山关军事会议,却依然在召开。
这天夜下来,郅都与他部将们,商讨无数个方案,但最终都被否决。
否决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个致命威胁,却是造成这些方案流产元凶。
那就是:假如河阴被匈奴人重兵控制住,那,居高临下匈奴骑兵,完全可以站在高处,尽量向汉军射击。
这就是有数十万人生死兴衰荣辱,都系于他决定。
子错,他自己固然会死之。
但那几十万哭泣父老乡亲和那些嗷嗷待哺呼唤着父
汉军必须在被河阴之敌发现之前,抢占此地,并且清剿当地匈奴部族,同时扎下根基。
不然,旦河阴敌人发现汉军,那,汉军就会陷入匈奴骑兵两面夹击之中。
但,问题关键就在于此。
如今是冬天,整个高原都处于萧条,甚至被白雪覆盖。
汉军任何行动,都可能随时被人发觉。
“欲取河阴,必先占河阴之南之无名高丘!”郅都指着地图上河阴南侧个地点,对众人说道:“此地,据探子察看,东西长约三百余里,南北宽约百余里,有山陵、沙丘带和平原!”
实际上还不止如此。
此地是典型高原走向丘陵地貌。
北高南低,南北两端落差极大。
但却刚好与河阴隔河相望。
而低地汉军,只能通过仰射与之对抗。
这太吃亏。
更麻烦是,汉军是由低地向高地进军。
等于是要边爬山,边与匈奴人战斗。
但也不是没有什成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