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廷尉递交诉状,或者去执金吾申辩罪名?
这岂非是: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还有比这个更搞笑事情吗?
刘彻也知道,这样说,似乎有些吃相太难看。
无非是丢点脸面罢。
脸面又不值钱。
但那位大臣却吓得立刻匍匐在地,大气也不敢出声。
天子自己喊自己德薄,那是人家谦虚。
假如,某个大臣当面告诉这位陛下他“德薄”。
若这位头号狗腿子在,那里还需要这抛媚眼?
稍稍动动眼皮子,人家就兴高采烈跳出来背锅、接盘
。
好在,老刘家皇帝,虽然很多时候都很要面子。
但,实在没有办法时候。
面子这种东西,他们丢最快。
有功劳,是皇帝
英明神武。
这看上去,似乎与他之前对官僚们看法和想法,完全是两个想法和心态。
几乎就是个无可置疑
双重标准。
然而,这就是皇帝本质。
朕可以无情无义,朕可以朝令夕改,朕可以卑鄙无耻。
,才不得不行宽猛相济政策。
虽然,这种承认,完全然并卵。
只是个面子问题。
但,百分之八十以上皇帝,都是爱面子
。
像刘邦那样,完全不要面子,只要里子,压根不在乎自己形象君王,少之又少。
这位大臣会是个什下场?
运气好点,如冯唐对太宗说:鄙人不知忌讳,于是至今在南国打转,终生不能入朝。
运气差点
话,那就可以直接摘去乌纱帽,回家种田,然后再祸连子孙。
“命令卫尉,立刻肃清长安街道!”刘彻站起身来,做出决断:“长安不许看到任何扰乱秩序之人,有关人等,若要鸣冤,或可至廷尉衙门,递交诉状,也可走执金吾衙门,申辩罪名!”
群臣听面面相觑。
就像刘彻。
大臣们不愿意背锅,事情难道就不能干吗?
刘彻站起身来看向那个提议大臣,说道:“卿言之有理,朕德薄,无以佐天下,不能感化士民,只能退而求其次!”
反正,老刘家自己对着自己喊“德薄”也喊足足五十六年
。
也不差这次。
但大臣们不行。
在理论上来说,双重标准,严于律人,宽于律己,是皇帝天赋和标配。
换任何人做皇帝都是
样。
……
“国难思忠臣啊……”刘彻有些怀念去处理刘礼和刘富丧事刘舍
。
刘彻当然也是要面子。
他若是不要面子。
哪里还需要向朝臣们问计,直接下令,命令卫尉和京辅都尉出场抓人就可以。
他向朝臣们问计,本质上,就是想要找个背锅侠出来。
这样,出问题,都是*佞
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