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阏在广
就差没直接说:当今之所以得立,盖无耻媚之以薄氏而已!
甚至潜台词之中,也未尝没有暗指当今对生母不孝指责。
只是可惜……
这些事情,连刘阏都听说。
别说长安天子!
“以仆臣所见,当今天下,最合适入祀赵国社稷,启世代之新者,非大王莫属!”袁盎长身拜道:“当今,淮南冷漠,常山骄躁,中山有疾,唯大王仁德恭孝,为天下敬仰……”
刘阏听也是高兴不已。
虽然以往他也听过许多类似
议论。
毕竟,与他兄弟们相比,他这个老三,可谓是样样都占尽优势。
淮南王刘荣,虽是先帝长子,国家宗长,但素来跋扈,而且不服今上,常常私下议论说:吾乃长子,先帝本当立……
他们将皇帝哥哥关怀与赏赐,带来东南边陲。
甚至每年都会诏回江都王,慰留长安往往半个月,甚至月余时间,直到大臣们都看不下去,开始上书,请求江都之国。
当年太宗对待淮南厉王,先帝恩遇梁王,也不及此。
这难免会让江都心里产生些不该有期待和不该有
奢望。
讲道理话,假如是过去
袁盎,他大抵会极力劝谏,陈述厉害关系,打消自己君王
企图和念头。
点头同意而已。
甚至……
连反对意见,也不许提!
但这并不妨碍刘阏自感觉非常良好。
袁盎当然听得出刘阏话语中意思,也能明白,这位大王
想法。
只能说,老刘家天生就不合适低调搞谋反。
自高祖至今,每个谋反或者诋毁、攻击中央
诸侯王,都是大大咧咧,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他要谋反OR搞阴谋
。
至于常山王刘非。
好吧……
他就是当初淮南厉王翻版。
又偷偷找
堆谋士,日夜谋划,散播
许多“谣言”。
这些“谣言”里甚至有些内容让人连想都不敢想……
譬如,先母妃粟氏之亡……
譬如,今上不追封生母,仅以太妃之礼而待之。
譬如,对粟氏外戚冷漠和抗拒与对薄氏
恩宠和拉拢。
但是……
现在,袁盎自己也想回到长安,回到权力中心。
他还想与晁错,继续再战三十年。
为能够回到长安,袁盎不惜
切。
而眼前这位大王,就是他回到长安最好阶梯。
在袁盎看来,这位汉家江都王,其实就是
个没长大
孩子。
他被自己兄长远放到这东南之地。
倘若那位兄长不闻不问,甚至哪怕冷淡些,或许他都会认命。
但偏偏,当今那位,对自己这个弟弟,简直是好
有些过
头
。
年四季,从长安来往江都
使者络绎不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