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皇帝能稍微照顾他们,能稍微看重他们,他们就愿意给皇帝卖命。
若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捞到好处。
那这个皇帝,必然就会成为圣人!
刘彻这次果断处置济南事情,让他在民间狠狠
再次刷
波脸,绣衣卫报告,甚至有百姓开始以圣人、圣王、圣主这样
至高尊称来称呼他这个皇帝
。
这让刘彻顿时就感觉,自己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
而这个决策,很明智。
百姓们慢慢将刘彻与他们理想中
君王形象重叠起来。
于是,就造就今天,刘彻至高无上,无人可制
权柄。
从十步之内,到万里之外,甚至南越、闽越,他威权,行于四海。
刘彻最近甚至听说,连匈奴,都有他祭祀
。
这是因为,太宗皇帝知道,且不论这个童谣是否是被人故意创造。
但它能在民间广泛传唱。
这就说明,老百姓们,对皇家内部
权力倾轧和兄弟残杀
反感和厌恶。
百姓不希望自己君王,是
个对兄弟都能狠下手来
人。
他们希望看到位对兄弟亲爱,对百姓仁慈,对大臣宽宏
明君。
*员们,在私底下对刘彻诏命看法和议论。
甚至有些人议论,很刺耳。
但没关系,事情都做,难道还怕人说不成?
大丈夫敢作敢当!
更何况,这个事情,刘彻问心无愧。
但,刘彻也依然清楚。
这个世界上,最善变人,就是人民群众
真是让他哭笑不得。
“果然,百姓们是希望皇帝能跟他们站在起
……”
听着王道念着报告,刘彻在心里面,不无得意
点点头。
这也是很正常事情。
中国百姓,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有着深厚
明君情节。
太宗于是顺应民心,成为百姓心里面
那个理想
君王。
于是,他成圣人。
如今,刘彻也是这样。
老百姓希望他是个什样子
皇帝,他就会主动向那个方向靠拢。
之前,刘彻每次明诏天下,基本都是在参考绣衣卫报告
民间情况后,针对性
调整用词,将他自己
步步塑造成
个爱民如子,天生神圣,受命于天,无所不能
君王。
些跳梁小丑
叫嚣和诋毁,就由得他们去
。
反正,对舆论,老刘家向来都是——你可以说话,但朕可以不听!
相比起官僚贵族和士林,刘彻更关心,那些大字不识个
农民,对这个事情
看法。
因为,这些农民虽然是文盲,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反应,才是最真实
。
为什当年,太宗皇帝在听到
“
尺布,尚可缝,兄弟两人不能容”
民谣后,马上就封淮南厉王
三子为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