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到,他这路上所见所闻。
在江都,他见到汉朝官吏和工人,在海边开辟许多类似田地工场,然后引入海水,通过日晒,卤制得盐。
在长江两岸,他看到,大量游侠和“英雄好汉”成群结队,前往北方辽东,据说要去淘金。
这些好汉们,络绎不绝,以至于在某些地方,堵塞住当地交通。
这让赵佗看目瞪口呆,久久不能释怀——始皇帝时候,为凑够移民南越百姓数量,甚至是使用军队强行抓捕百姓凑数。
遇上有意思人或者事情,就会聊个半天,平常若是没有大事或者急事,政务奏疏都是交给丞相和尚书台去处理。
他只会听个结果。
毫无疑问,这样天子,是不可能有跟始皇帝那样,靠着不间断处理奏疏,获得无数信息和情报,然后通过敏锐嗅觉和判断,知晓天下大事。
那他是如何做出这样决定,或者说如何看出商贾在经济上潜力?
看着那条轨道,赵佗也不得不感慨:“好手段啊,国家不出分毫,而得条轨道,虽准许商贾使用,但,想必这轨道维护和修护事情,也应该是那位师氏负担……”
皇帝做过骑郎,还曾度贴身侍从。
以他所知,始皇帝也非是生而知之,无所不能英主。
始皇帝能有那强大伟业,靠只是个字:勤,而已。
始皇帝每天睡眠不足三个时辰,通常平明之时,就已经在批阅来自天下奏疏。
他平均每天看奏疏,加起来,足足有十石之重,堆起来,就像个小山样。
后来因为,驻军都是光棍,为稳定人心,更是到处抓没有成亲大龄女子,结果搞得天下人心怨怼,埋下陈胜吴广起义火种。
可现在,个黄金流言,就让天下游侠和“英雄好汉
“这还不止……”赵佗马上就又想到:“若此轨道费用全由师氏而出,岂非意味着,工人与匠人薪水也是由师氏支付?”
“不拔毛而利天下……”
赵佗摇摇头,感觉自己已经快跟不上如今中国天子思路。
他活九十几年,见过无数奇奇怪怪人,也遇到过无数有意思家伙。
但能把商贾财力和力量,这样使用人,赵佗还是第次遇见。
这还只是平时工作量。
若遇上大军出征或者灭国之战,那工作起来,三天三夜也不睡觉,是常有事情。
而汉朝如今天子,以赵佗所知,远没有始皇帝那样勤政。
甚至可以说拍马也赶不上。
他孙子赵胡就曾经与他说过,当今天子,是个喜欢与人闲聊主,平常也不定在处理政事,反倒是喜欢到处乱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