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九年天下大旱后第三年,匈奴入寇狄道。
十二年河东决口后第三年,十四年冬,匈奴主力倾巢入寇河南,汉匈爆发平城之战后最大规模战争。
自后元六年,至刘彻老爹上台后当年,在三年内,匈奴两次大规模入侵。
这些记载都显示个几乎统规律——匈奴人通常在汉室灾难爆发后第三年大规模入侵,南下劫掠。
这不能不说,是个极为显著证据。
十二年,黄河决口,太宗皇帝立刻下诏,除田半租。
十三年更是干脆完全免除天下田税。
至后元元年,在经过深刻反省和调整后,太宗皇帝更是下达那道著名“兴汉三诏”之《议佐百姓诏》。
在这道诏书中,最高统治者皇帝,开篇就沉痛描述“间者数年岁不比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
可见,当时灾难频发之严重,已经到连皇帝,都不得不放下架子,认真对待地步。
能在史书上被特别记载:冬十二月,雷,霖雨。
这场大雨,自然不是什几天时间,就会消停灾难。
准确说,这是地球在进入小冰期前个气候调整期阶段性调整。
透过史书记载,就能轻易看到整个气候变化脉络。
本轮调整,应当是史于近二十年前太宗孝文皇帝六年,当年,关中出现暖冬,桃李开花。
这证明——匈奴人同样遭受老天爷降下灾难。
若非如此,他们入侵频率,不会跟汉室灾难爆发规律如此契合。
作为穿越者,刘彻知道,在这次反常气候后,接下来二三十年,全球气候
而到后元六年夏四月蝗灾之后,汉室z.府马上就下令“令诸侯无入贡。驰山泽。”又“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庚以振(赋)民。”更下令民得卖爵。
通过多种渠道,缓解和恢复灾难造成影响。
当时,长安未央宫和长乐宫里,甚至裁撤掉几近半宦官侍女和各种吏员,后宫妃嫔们干脆连绫罗绸缎都见不到影子。
而且,这些气候灾难,并不仅仅只影响汉室隅。
这从历代匈奴入寇记录中,就能看出端倪来。
其后,在九年,关东大旱,十二年,黄河决口河东,后六年,天下大旱,蝗灾四起。
这些还只是被记录在史册上,影响全国大型自然气候灾害。
至于那些中间偶发中小规模局部灾难,则被未被史官载入正式史册,只是成为石渠阁中档案。
即使如此,这轮调整对汉室造成打击,也是异常沉重。
太宗九年,关东大旱后,国家旋即立刻下令释放在押囚徒和惠帝后宫宫女,以此弥合大旱造成人口损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