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在粮价开始变化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个事情。
等到晚上,刘彻彻底弄明白事情
前后经过以及前因后果。
“这些家伙……”刘彻拿着绣衣卫传回各种报告哭笑不得。
在这个事情里,摩拳擦掌列侯大臣们,根本就没提防,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提防
意识。
绣衣卫,大家都知道,但是谁也不清楚,这个新生特务机构,到底有多大威力。
这是好事!
今天买不到就买不到呗!
甚至坊间开始流传起,少府决意将粮价打压到四十钱以下,让百姓都吃上便宜放心和优质
粮食!
于是,观望人就更多
。
大家都想着,等到粮价到四十钱或者以下再买。
第二天,少府与大农令衙门就联合宣布:在经过研究后,他们觉得,孟春之月,长安粮价太高,有必要打压。
关中粮价应声而落,立刻就开始跳水。
上午直接跌到五十钱
石。
到下午收市之时,长安粮价
最新报价,已经变成
四十五钱。
只是……
迅速无比。
很快,不过半天功夫,整个少府和大农令,全部沦陷。
在如此多大臣列侯们组成
游说团面前,少府和大农令
许多官僚,甚至还没弄明白对方想要
是什
膝盖就已经不由自主
软
下去,马上就跪舔。
有几个想要矜持矜持,也马上就被各种威胁恫吓,吓
出
身冷汗,立刻就闭嘴。
而剩下,不肯同流合污
,本来就少。
就是那些缺粮人,也不急
。
他们回家以后,就跟街坊邻居还有亲戚借粮。
既然粮价肯定要跌,大家也都乐意借粮。
但是,无论大臣、列侯,还是百姓,都忘记,现在,长安城里,还有着
双隐秘
眼睛,在盯着他们。
绣衣卫报告,源源不断
传递进未央宫。
奇怪是,虽然粮价
直在跌。
但许多兴冲冲百姓,拿着各种粮袋和斗具,去各个粮店甚至衙门买粮,却都发现……没有粮食
。
整个长安,所有大小粮店和官衙粮食都已经售罄。
但除那些确实急着要买粮回家下锅
百姓外,大多数
民众对此都是无所谓。
粮价直在跌,而且不停跳水。
而且,位置也不关键,他们发出反对声音和质疑声音,几乎被无视
。
再怎反对,也是无效!
更何况,列侯大臣们,是带着大义来。
反对人,甚至还没开口,就已经被扣上
顶“罔顾生民之艰难,为
己之私,而害万民
贼子”
大帽子,然后无数
口水喷
过来。
这些反对声音,于是,立刻被淹没在“叹生民之多艰,悯其苦难”
感慨声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