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所谓屁股决定脑袋,阶级决定政体。
所以,当天子与丞相、御史大夫达成致后,即使有些人与商人们有些关系,拿过他们好处,但是,在这样关键时刻,却个站起来为商人们说话人都没有。
像历史上昭宣时期,盐铁政策之所以被官僚反扑,甚至差点夭折。
那是因为当时官僚主体,已经变成以地方豪强利益为代表儒家官僚。
而在此时,不好意思,整个汉室朝臣九成以上来自于列侯贵族元老勋臣。
他们利益来自于封国,来自于自己爵位以及特权。
汉室普世价值。
就算是对商人最亲近最温和儒家各派和当政黄老派,其实也是恨不得商人们去死!
这就是在汉室政权中商人们悲哀所在。
他们空有庞大财富,无穷资源,但在政治上,他们没有个盟友和合作者,甚至连同情他们人都没有!
他们名声,在汉室社会是仅次于宦官群体第二臭名昭著。
与地方真是没有什联系。
这也是为什,汉室前中期可以拿地方豪强以及商人不当人看,动不动就杀全家,而昭宣之后,却再也不提压制地方豪强,控制土地兼并。
因为,国家执政者,已经从军功列侯阶级和元老阶级变成地主阶级。
所以,小猪发布告緍令时,没有人喊“与民争利”。
反而昭宣时期,z.府不再严控商人地主豪强后,反倒有人觉得国家“与民争利”。
至于社会地位,说难听点,还不如个落魄文人!
譬如历史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就很好诠释商人们尴尬。
以卓王孙财富,放在后世,个政协常委跑不,甚至能与国家总理对话,但在这个时代,个尚且没有发迹司马相如,却能成功在他身上咬下块肉。
你放后世,哪怕是宋明之时,试试?
看看可有那个胆大包天穷酸敢勾引盐商女儿,甚至私奔后,毫发未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