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有些大臣是比较冤枉,收受礼物、程仪,在官场上早已蔚然成风,有些人未必会想到宁王谋反。但是蔚然成风不代表已经行之于公文制度。
很多人都在收礼,但是送礼可不个个都为造反,你摊上个造反主儿,那你就得认倒霉。不出事怎都好,出事就得自己兜着,无论古今,莫不如是。换谁做皇帝,手下有是人可以用,还非得把个已存芥蒂人放在眼皮底下?
政治斗争可以不流血,但从来没有温情脉脉!
不过推上法场不多,被拉下马却不少,官吏升迁、贬职、大规模调动,吸引朝野全部注意力,谁还在乎皇帝妹妹嫁给谁?
就这样,杨凌
杨凌回到京城后,本来还担心两位公主下嫁消息会在京里闹出石破天惊大反响,不料却象在大海里扔下粒小石子,根本没有掀起什波澜。
没有人在意,就算他把皇上妹子全娶,个愿打、个愿捱,也没人愿意往里边掺和。
全国各府道军政首脑大换防,每位封疆大吏都得在限期内离开辖地,到个新地方就任。离开苦心经营多年地方和盘根错节地方依附势力,就没有人能拥兵自重。
他们听从朝廷调遣,照样可以治理地方,但那靠就是朝廷威严和权力。他们即便有心培植新亲信和个人势力,也是旷日持久事,朝廷在相当长时间里,自然也可以从容部署,进步提高中枢控制力。
这种事情古已有之,但是这大范围调动却是前所未有。这是出自杨凌授意,而杨凌,却是学自后世位伟人,但这样非大魄力不敢行举措却正符合正德性子。
换个皇帝或许顾忌重重,瞻前顾后,但正德皇帝做事向来嗣无忌惮、天马行空,根本没有详加考虑就予施行。
与此同时,京里更是对与宁王有密切联系*员来个网打尽。除少数与宁王已经明确从属关系判逆,大多数仅仅是私交密切、或收受贿赂*员并没有入狱或砍头。
这是杨凌竭力劝阻结果,否则难保朱厚照不会效法祖先,发动三厂卫来次血腥大清洗。历来宗藩谋反、内外勾结,旦失败后这是必然结果。
杨凌并不欣赏朱元璋打击政敌酷厉手段,相反,他对宋朝君子政治比较推崇。说出去或许没人相信,走到哪儿腥风血雨就刮到哪儿杨砍头居然是个反对政争必以死结局人,谁能相信他不得不杀无奈?
然而更大努力他就无法做出。谋反历来为天子忌,宗室谋反更是忌中之忌,这份花名册是当着皇帝面发现,杨凌也只能晓之以理,尽量劝说皇帝少动刀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