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不得外人,杨大人可有高见教?”
杨凌诚恳地道:“刘公公,听说你与内阁李大学士不相往来,依杨某之见,公公平素应对李大学士礼敬有加,要知道,他票拟,你批红,那是相互制约,若是你们二人不能‘将相和’,这事情怎能办好呢?再者,公公不可对内阁票拟奏折随意批复,若是答非所问岂不惹外臣们笑话?公公尊严何在?天子脚下能人甚多呀,公公自己忙不过来,可以寻个信得过、能帮你人,凡有奏折,可以与自己人好好商议番再批复,这样才能站稳脚跟。”
杨凌为他出主意,却不说让他和自己举荐焦芳彼此友好,反劝他不要和李东阳呕气,让他找个有才学人帮他参详奏折,也决不出口推荐,这来刘瑾哪还有戒心,自然相信杨凌是番好意。
他感激地道:“杨大人说是,番良言,令咱家顿开茅塞呀,李东阳是大学士,那才华定是比咱家强百倍,以后对他多多礼敬也就是。咱家回去后就寻摸个可用人,以后奏折答对似模似样,才不会叫外廷看轻。”
杨凌笑笑,说道:“只是这样,也只能按部就班,应付好差事罢。哎!这世界不公道啊,公公你看那些大学士,哪怕百年之后还有人记着他,传诵他,流传他事迹,可是……再过十年,还有几个人记得内廷王岳呢?就是现在,有几个人还记得王岳之前是哪位内相呢?”
刘瑾面皮微红,讪讪地道:“唉!咱们内廷是侍候皇上奴才,有功没咱们份儿,有过却少不咱们,咱家只求能安安稳稳做好这差事,流芳百世?那好事哪轮得到咱们呀。”
杨凌道:“不尽然吧,本官这次下江南,这都百多年,江南百姓提起三宝太监来,那还是耳熟能详,他事迹,那是人人如数家珍哪。噢,对,绮韵是本官在江南收小婢,是这样吧,绮韵。”
成绮韵用脚尖轻轻踢下他椅子腿儿,这才不甘心地娇声道:“是,大人,三宝太监在们江南可是连三岁小儿都晓得呢,不说们这些平头百姓,就是那些官家老爷、读书先生,对他老人家都敬重很呐。”
刘瑾和几个半醉太监听得热血沸腾,连胸都挺起来,过半晌,刘瑾才轻轻叹口气,无比羡慕地道:“郑公公……咱爷们哪儿比得,再过几百年可能都有人记得他七下西洋丰功伟绩,咱们……唉!”
几个太监垂头丧气地又塌下腰,太监本来就自卑,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香火传继,死后默默无闻,想起来就算这些贪财贪权内宦何尝不是默然神伤?如果有机会名垂青史,他们垂涎欲望实在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