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已经过去数十年,但就是这
碎片化就意味着将领权力始终就那点,永远不可能威胁文官统治权。
最终戚继光失败。
然后这些碎片化明军,在面对建奴野战军团后,就基本上失去真正抵抗能力。
至于明军真正野战军团……
半是纸面数字,他们那实际不存在名字,只是用来领空饷养活那些成本高昂家丁,而剩下存在,是需要时候仓促招募炮灰,作用只是消耗敌人体力。所以辽东战场上除将领家丁和相当于土司家丁白杆兵,唯敢和建奴野战只有浑河战场浙军,因为这三千浙军是仅存,还延续戚继光那套战术野战军团。
酒随任家丁同样很默契地起身跟随。明朝后期家丁分多种,有纯粹家奴,有随任家丁,即将领自己雇佣雇佣军,但调任他处时候也跟着,还有就是只能在为官地使用,实际上也不只是武将,文官在些危险地方做官,同样也会养家丁。
这是种朝廷默认制度。
不可否认这些家丁都很能打,和建奴单挑都不怕,几百人进行厮杀他们甚至能打赢建奴。
但这种制度导致明军碎片化,每个将领家丁都只听这个将领,但每个将领家丁数量,又不足以应对大兵团作战,他们就像精锐特种兵,但特种兵只适合小分队作战,遇上野战兵团他们再强也只能是被碾压。
戚继光就是试图改变这点。
为何要戚金指挥他们?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戚金在江南当总兵时候训练。
真正戚家军已经不存在,真正意义上戚家军,只是戚继光在平倭寇时候训练那支,后来他以这支军队为骨干,重新整训蓟镇北方兵,但他下台后蓟镇又重新糜烂。而回乡浙籍老兵和基层军官们,后来又被启用加入援朝浙军,包括戚继光培养接班人戚金,援朝之战后戚金升任江南总兵,然后在江南用这些参加过援朝之战老兵继续按照戚继光战术训练。
算是保留下点戚家军血脉。
但也只是低配版。
他就是想让明军重新回到真正野战兵团化路子上。
但其他人都不想,对朝廷来说花钱太多,除张居正这样真正有魄力改革者没人愿意掏这样巨款。
对边镇将领们来说,他们需要是养寇自重,野战兵团化举荡平周围这些胡虏,他们以后还怎玩?像李成梁那样,时不时带着千八百精锐家丁出去犁庭,割些人头抢些财物回来邀功,但却不真正消灭这些胡虏,这样朝廷就必须继续养着他们,这才是他们玩法。
对文臣来说也没有改革必要。
碎片化就很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