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乱经年,多少儒者不得施展胸中锦绣,或是郁郁而终,而是早夭而亡。在众人皆痴之时,碰上个清醒之人,如何不让人醍醐灌顶,如梦方醒。而敢这样直抒胸径,又颇有几分以身饲虎豪壮,怎能不让人钦佩?
王汶也诧异望向梁峰。几月不见,那个飘飘欲仙身影似乎站稳脚跟,就像垂死之树,发出新枝。是佛法之故,还是世俗之择?王汶不得而知,但是面前青年,确实有别样意气,让人愈发倾心!
看到身边诸人反应,梁峰也在心底松口气。作为个彻底现代人,使用些辩证法,讨论讨论唯物唯心他还能应付,但是诗赋是绝对不行。这可不是知道几句名诗就能解决问题。且不说后世流传多以绝句为主,光是文人吟诗习惯,就不是没什文学修养人能够应付。
不论是出游还是行酒,任何文人作乐时吟诗,都是“命题作文”,是不折不扣文字游戏。他又不是文学系出身,那些记忆中诗文,足够应付这场场宴会命题吗?而诗好,文不可能不好。篇文辞华美赋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吗?
仗着后世记忆掉书袋,轻者有个江郎才尽污名;重者,恐怕就要怀疑是不是有人代笔,或者有没有抄袭之嫌。往这上面撞,简直分分钟身败名裂,梁峰才不会干这样蠢事呢。
而把佛理当做立脚之处,则可以巧妙规避这些东西。佛讲顿悟,讲众生语,不求艰涩,但求智慧。以慈悲为念,何须文辞虚名?反正魏晋不缺标新立异,只要有高逸风骨,就是名士风范!
雅宴是开不下去,但是人人心中皆有不虚此行之感。那个众口纷纭梁郎君,比想象还要出众,完美迎合世家子弟期许。加之裴褚这个完全不信佛之人称赞,梁峰身上更是蒙上层光环,让本就闪烁佛子名号,愈发耀眼。
也许是见梁峰实在体弱,又有裴褚前车之鉴,王汶在随后两日并未另行举办筵席,而是亲自作陪。或是讨论下《金刚经》中佛理,或是抚琴习字,消磨时间。
王汶琴技确实高妙,梁峰也不由静下心来学些真正琴法。而他偶尔展现些后世乐理,也让王汶大有知音之感。
两日转瞬即逝,七月十五,法会如期而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