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满意松口气,而张浚却旋即再度推荐吕祉为空缺吏部侍郎,这次赵玖没有否决,即刻应许,张浚也松口气。
且说,三位新宰执齐聚之后,立即就在人事上折腾起来,端是番龙争虎斗,但朝中上下、京城内外,却并没有太多波澜……当然,这个没有波澜不是说大家早早就知道胡世将、吕祉是什人物,也不是说大家不惊诧于刘汲先发制人,而是说大家对新任宰执们推荐、使用自己夹带中人这件事本身早有预想,都知
陈规也只是因为担心阻力太大,显得过于大刀阔斧,到时候万出现阻碍反而显得难堪。
实际上,这位官家对此事从根本上就没有反对理由。甚至,在这位官家心里面,陈规早就算是个枢相,只是差那个正式名义而已。
所以,几乎算是不费吹灰之力,水到渠成般,都省副相刘汲甫到任,便将自己短暂但却毫无疑义老下属陈规给推到枢密副使位子上。
这还不算,‘转正’陈规在扔掉开封府尹与兵部尚书职务后,马上又反过来举荐知南阳府阎孝忠为开封府尹,也立即得到赵玖认可。
这下子,不少人对刘汲这位昔日京西转运使,后来襄阳使相都刮目相看起来……因为,刘汲这两个人事建议,都极为巧妙。
具体来说,乃是面照顾到官家心意……因为谁都知道,无论是陈规还是阎孝忠,本就是官家中意之人;另面却又用南阳这个特殊时期陪都来为他刘相公做根基。
要知道,刘汲、陈规、阎孝忠,这三个人都是昔日在朝廷流亡南阳时顶梁柱大臣,而且都是在行在迁往南阳后同批发迹起来南阳周边原生官吏,他们凑在起,天然形成个所谓南阳派系。
只能说,刘汲刘相公不鸣则已,鸣惊人,竟是抢在所有人更看好赵鼎与张浚发力之前,便迅速在东京完成布局,先行给自己铺垫个稳固根基布置。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隔夜,翌日早,反应过来赵鼎和张浚几乎是同时提出各自兵部尚书人选——赵鼎推荐知镇江府胡世将,此人因为物资财赋运输问题,与久任淮南赵鼎明显有工作上接触,按照赵相公说法,此人极为擅长军事后勤;而张浚则推荐知江宁府吕祉,理由是此人在尧山大胜后,给枢密院送来本他自己写小册子,乃是份全盘国家方略,从如何平定洞庭湖叛乱,到如何经营整个南方,再到如何步步覆灭金国,写得是有声有色,搞得刚刚接手枢密院张浚认定此人是天下奇才。
对此,赵玖立即做出决断,以胡世将为兵部尚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