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司马。”臧旻平静答道。“确实是明年年中要出塞……也不瞒你,就在数日前,护乌桓校尉夏公请战奏折就已经送到御前,朝中便公开讨论出塞事宜,虽然议论纷纷,更有蔡伯喈上书直言反对,但终究是议定下来。至于你说仓促不仓促,却不能答你……因为,既然朝廷心意已定,这就不是人臣该讨论问题。”
“那部为何又要被调到高柳?”公孙珣继续问道,而且越问越糊涂。“不是在此地督造大营吗?可大营为何又只有万骑,莫非雁门这边只有汉军要出塞?匈奴人不出兵?”
“非也。”寒风中臧旻终于神色微动。“此地营寨只是本部还有匈奴骑兵所用,万骑足矣。”
公孙珣愈发不解:“原来臧公所辖并州各地屯军呢?”
“和你部样。”臧旻边答边走下高台来。“分与他人。既然下将台,那就直言吧,朝中司徒袁公与来信,说格外清楚,前护羌校尉田晏因故犯罪免职,恰好在京。然后听到朝中议论出兵,便……便去请托主导朝政中常侍王甫,而朝廷考虑到他当初与夏公起作战时配合颇为得力,因此便拜他为破鲜卑中郎将,许他建功自效。至于所辖各部汉军近万骑,已经被尚书台下令,尽数划分给他,如今职责不过是都督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率军出塞而已。至于你这部,据说是太尉
督造并州各地民夫在此地修建大营,大营以万骑为准,并设置相应马廊、粮库、草库、军械库,除此之外,还要有约三万民夫与戍卒休憩宿屋!”
“喏!”
“记住,你只是督造,”臧旻忽然语气缓和提醒句。“不需要参与进来。待旨意到并州州内与各郡后,自然会有民夫来此地,主导此事者乃是董刺史与郭太守,你只需以明年六月为期,随时上报工程进度即可!”
“喏!”
“其二,”话到此处,臧旻不禁顿顿。“若是工程顺利,待明年年中,你部报之后,便可直接离开此处,出白登山,往代郡高柳塞屯驻即可,届时,将由持节护乌桓校尉夏公接管你部!”
“喏!”
“就这些。”臧旻脸淡然地说道。“你起身吧!”
公孙珣直起身来,面色苍白且茫然,其实不仅是他,边上郭缊、董卓,身后吕范、程普,董卓身后李儒、牛辅,郭缊身后雁门郡吏以及平城县君,全都是如此。
“公孙司马。”臧旻扶剑站在台上,从容问道。“可是心中有惑?若是有惑,尽管问来。”
公孙珣不禁拱手:“臧公,明年年中便要出塞吗?这也太仓促吧?别不晓得,部才齐员数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