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读者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目前水平,陈恪没有上来,就给《大学》、《中庸》作注,只是将其从《礼记》中完整摘出来……甚至没有改变其段落次序,只是按照自己理解加标点。
步子太大扯到蛋,这些事情要以后慢慢做,不把自己思想和朱子思想融会贯通,形成套适合华夏新儒学,陈恪是不会贸然注疏。
不过仅仅是这本加料《尚书伪经考》,就足以让他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焦点。
汴京城、乃至大宋朝读书人,早就知道陈恪在经筵上讲《尚书》是伪经,但具体讲什,却不得而知。许多人不服气,想要驳倒陈恪、捍卫道统,从而举成名。许多人纯粹出于好奇,想要看看到底是何高论,竟然对着皇帝和百官连讲月……
固然重要,可以让们知道,三代到底是什模样。但对于弄清先儒思想体系,却没什用处。因为这是记载历史书,且是与先儒无关历史。
同样道理,《春秋》意义也不大。《周易》主要是卜辞,是占卜之书。《礼记》是礼仪制度汇编。而《诗经》则是诗歌总汇……所以陈恪总结道,《五经》内容丰富而庞杂,表达意义不够集中、明确,无法形成完整思想理论体系。
那如何去弄清先儒思想体系呢?陈恪主张将《论语》、《孟子》和《礼记》中两篇文章《大学》、《中庸》,合并为《四书》。‘退《五经》进《四书》’,以便读书人更正确理解孔孟之道。
好吧,这都是朱熹观点,陈恪不过是将他事业提前百年。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次对中华民族思想重塑。
因为朱熹正是通过为《四书》作注,将自己思想注入到儒家经典中,从而使后世读书人,接受理学思想,使整个社会变成理学社会。
陈恪便是要抢在朱熹之前,用朱熹方法,把自己思想注入《四书》,使大宋朝读书人,接受自己思想,继而改变整个社会。
陈恪知道,这条路比辅佐赵宗绩抢皇位,还要困难百倍。让别人接受自己思想,并变成他思想,实乃这世上最艰难事情。但无论多难他都得做,因为老天爷把他送到这里,兴许就是为给华夏个重塑灵魂机会……
当然,陈恪也知道,此事非朱熹那样圣人不能为,至少以他目前水平,还是做不到。不过不要紧,就像他当年,明知道赵宗实是未来宋英宗,仍然敢支持赵宗绩和他争争样,陈恪从来不缺乏勇气和信心。
或者说,他天生就是个胆大妄为、自命不凡主,就不信有什是自己做不到……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