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藤原赖通不解道。
‘食鱼长生。’陈恪给出答案。
“啊!”藤原赖通脸上,浮现出种‘多年便秘、朝通畅’感觉,他先是激动叽叽咕咕顿,然后竟俯身给陈恪施礼。
陈恪倒也没扶他,加上语言不通,也没废话,就生受这位关白拜。只是在纸上写道:‘
这其实是明朝时候,倭国使者答里麻《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诗》诗,十足自吹自擂,结果被朱元璋当场就削个半死。
他妈,小小倭国,竟然敢以汉唐正统自居,岂不是笑中华已经不纯?
但陈恪用来拍藤原赖通马屁,就再合适不过。果然见老头喜得胡子直翘,连连叫好,又连称不敢当,半晌才小心翼翼问道:‘大人诗真是绝妙,老朽喜爱之极,只是不知这‘金刀脍素鳞’之句何意?’’
陈恪这才意识到,奶奶,这帮孙子是吃素。这时候,他有两个选择,是告诉他‘素鳞’不是鱼,是指你们用大米做得鱼饼。这玩意儿是平安时代著名点心,不过没人用金刀去割。当然,诗人们,本来就是浪漫不拘,适当夸张也是允许。
不过他没有这样轻易应付过去,而是选个较难办法。只见他写道:‘在长冈城吃过道名菜,曰‘鱼生’,印象深刻……’
醉嗅着茶香,结果被那香气浓郁茶汤,熏得险些打喷嚏。他是忍又忍,才将那个毁形象喷嚏憋下来。
然后‘三转茶碗轻吸慢品’,即分三次喝尽。饮茶时口中还要发出吱吱声,表示喝得很香,以示对主人欣赏和赞扬……这可不是唐礼,而是日本人自创,与古罗马人在宴会上,要使劲打嗝个道理。
奉茶完毕,藤原赖通这才提笔,缓缓写起些临别之语。与藤原经清样,他也只认识汉字,不会说汉话。陈恪在京都期间,都是由精通汉语和尚做翻译,但这次谈话,关白大人显然不想让旁人参与。
陈恪也提笔回应,字里行间洋溢着感谢之情。
这让藤原赖通感到很有面子,笑着问他:‘对扶桑看法如何?’
公卿们不吃这道菜,已经有几十年。以至于藤原赖通好会儿才想起来。也得亏他快七十,要是换那些短命鬼,都没听说过什是鱼生。
既然陈恪提到,他自然要给出解释,否则人家还以为日本人小气呢。藤原赖通写道:‘公卿遵旨不食。’
‘武士可食?’
‘可。’
‘那太可惜……’陈恪轻轻叹。
陈恪想想,提笔写道: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