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恪点点头,他纸上谈兵,提点参考意见可以,真要到军国大事上,岂敢多嘴?
“但是寡人多有顾虑。”赵祯缓缓道:“去年国家刚遭灾,正是国库空虚,民力匮乏,急需休养之际。若是再行起兵、大动干戈,只会雪上加霜,令百姓遭殃。”顿下道:“再者,寡人观地图上,大理国着实不小,又询问枢密院,其人口国力兵力,都不容小觑。他们到底是什心性?们逼迫会不会适得其反,反而让他们坚定支持侬匪,甚至直接起兵与们交战?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
前怕狼、后怕虎,正是官家赵祯最大特点。
高便是黄洞侬族,在广西广源州,另有侬洞侬族,生活在富州、特磨带,其地正在云南。微臣估计,这族两部可能比想象中,要联系紧密。且其同族在大理国,应该有定地位,不然他也不可能,这快就跟大理上层打成片。”
官家颔首,示意陈恪说下去。
“第二个原因,就是大理国本身因素。大理国位于国西南边陲,其国土广袤,实力强大。而且并非大宋藩属,乃独立王国耳。侬智高投奔大理借兵,起码朝廷不能直接干预,不能随便入境追捕,其安全程度自然比跑去交趾乞怜、冒着像其父全福样被杀风险好千百倍。”
“三者。以微臣所见,侬智高目前最重要,不是再次造反,而是站稳脚跟。他最大敌人也不是官军,毕竟只要躲在深山老林里,朝廷就奈何不得他们,他怕是同样擅长山地作战交趾人。而大理国曾多次与交趾兵戎相见。且其强大国力,远非交趾可比。因此,侬智高投奔大理,正可借助大理力量防备交趾。”
“综上所述,微臣认为侬智高去大理合情合理,没什好奇怪。”
“说得好!”赵祯不禁拊掌道:“你比枢密院人,说得还透彻,寡人竟下子,好像视野开阔许多!”
“是因为微臣对大理国比较解。”陈恪谦逊道:“而朝廷对大理总是抱着排斥态度,所以解它人不多。”
“是啊。”赵祯点头道:“就在寡人亲政后,大理国还数度上表请求册封,但历届相公们,鉴于‘南诏反唐’教训,都不愿跟这个忘恩负义国家打交道。”说着望向陈恪道:“他们现在到底是什情况?”
“以微臣解,似乎他们与南诏截然相反。”事关国策,陈恪不得不慎重道:“但是,微臣也只是道听途说,想要知道桔子酸不酸,还得亲口尝尝。”
“不错。”赵祯望着陈恪,竟对他讲起军国大事,道:“诸位相公意思,是调集大军,从两川、广西两路进逼,逼迫大理交出侬智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