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这对陈恪来说,简直没有点难度,他流利背诵下去:“……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可以。”左边考官喊停道。
“再讲段经吧。”轮到右边考官出声:“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讲这句。”
虽说让你讲经,但其实还是背诵。每本儒家经典都有
“陈恪,十四岁,青神人氏。”
“之前在哪里上学?”中岩书院是这年代中学,读书人般会先在私塾或学馆中,接受完整小学教育后,才会来这里深造。
“学生未曾就学。”陈恪老实回答道:“在家自学。”
“自学。”三个儒者笑起来道:“都学些什呀?”
“先治小学,尔后习《十三经》。”
之‘率性堂’学习,积满学分,方可毕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袁执事最后道声:“接下来,便是本院入门考试,尔等需用心应答,这关系到诸位今年能否入院。”说完便敲响台上面金锣:“领取号牌之后,找到相应考场进行初试。”
马上有书院人,抬着箩筐向学子们分发号牌。陈恪得到个丁字号,与苏辙同号,苏轼和五郎个甲字号,个戊字号,四人便分头去找各自教室。
陈恪和苏辙考场,在讲经台东侧间禅房,两人到时,前面已经有二十多人人在排队。学子们个个进去,最多盏茶功夫便出来,有泪流满面,有面色凝重,没个神态轻松。
“难道个也没录取?”苏辙也有些紧张道。
“学到什程度?”
“知半解。”
“嗯。”结束例行公事询问,那人便不再吭声,换左手位道:“考你几道口义。先背诵《孝经》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陈恪不假思索答道:“《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再背诵《论语》,宪问第十四。”左边考官又道。
“不会,八成是不当场宣布。”陈恪宽解他句,见前面个出来,便道:“该,等好消息吧。”
“嗯!”苏辙重重点头道:“三哥定然没问题!”
“嗯……”陈恪心里亦有些小惴惴,深吸口气,便踏进禅房。
禅房里,摆着张长桌,长桌后,坐着三个中年儒者。待陈恪进来,中间那个便发话道:“关门。”
陈恪照做,回到屋子中央站定,便听那人问道:“姓名、年龄、籍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