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岭沉吟,确可以这样操作。
这声爸爸要喊到成年完婚后,十八岁之前非法成婚都不行。成婚后第二天,寄子要亲自去庙里佛橱上取下红布袋,这称之为拔袋。
据说是,孩子在这期间会受到神佛庇佑,身体慢慢健康起来。
孙沛锋不会无缘无故提这个,陈岭问他:“孙嘉誉在神佛名下挂寄袋?”
“陈先生知道过寄习俗?”孙沛锋惊讶,“这个现今流传已经非常少,还以为只有家乡极少数人知道。”
“听师父提过。他说神佛慈悲,不忍心幼小孩子受苦,施以恩泽好让孩子渡过苦难,免去早夭。”
时应该是有健身习惯。如果是这样,孙嘉誉身体素质应该不差才对。
“孙先生,现在孙嘉誉看上去并不像体弱多病。”
“这是因为有神佛保佑。”孙沛锋说,“家乡有个习俗,家中若是有小孩儿从小体弱多病,可将名字挂在神佛名下,俗称寄名。譬如,神佛如果姓周,那儿子就要叫周寿,所以嘉誉还有个名字,叫孙周寿。”
陈岭对这个习俗有所解。
在寄名之前,双亲需要亲自去庙里烧香,然后用亲手缝制红布袋,装上孩子生辰八字,悬挂于佛橱之上。这样红布袋,被称之为过寄袋。
“是,神佛当真是会显灵。”孙沛锋略微激动,“其实从第个挂上寄袋起,嘉誉身体就日渐好转,精神越来越好,瘦弱身体也跟着长胖起来。”
陈岭问:“那你们岂不是每年都要回趟家乡,赶在初给寄爷上香?”
“不用。”孙沛锋,“跟父亲早在和大哥还小时候,就带着母亲和们兄弟倆从小山村出来,家乡已经没有人,就是回去也没有地方落脚。为方便上香和供奉,第次去庙里询问过寄诸项事宜后,就去古玩城请尊古佛回来。”
“就是你家中现在供奉那尊?”陈岭问。
“是。”孙沛锋说,“庙里师父说这样也可以,而且还会显得更加诚心。每日上香供奉,都是由嘉誉亲自完成。”
其后每年旧历年终,庙里僧人就会备上饭菜,送到孩子家里,算是寄名佛给“寄子”年夜饭。在僧人离开之前,孩子双亲得还以用红纸包好香火钱。
不过这样“年夜饭”寺庙只送三年。
最后年时候,僧人会替孩子取名,即孙沛锋所说,名字里必须有个字得跟着神佛姓氏相同。
第二天初大早,家人就得带着孩子前往庙里上香,正式完成“过寄”,而且孩子在插香入炉时,需要恭敬诚恳称寄名佛为“寄爷”。
“爷”是地方方言,是爸爸意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