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雁回建议,直接从相邻两湖之地,迁瑶民过去。两湖,尤其是湖南有很多瑶人,也是习惯在山地生活土族,但是很早就接受比较多汉家文化。与其迁汉民,不如迁瑶民过去。
云雁回还有个大发现,他回程路上发现,当地有人竟然种棉花。棉花是外夷传入,此前中国都是丝绵,棉花要到明朝才推广。岭南这些棉花,可能是从海路传来。
其实本来这带种麻人就挺多,而且在这里长得很好,出产布都不错,很多土族还有独特染布技术。由此看来,此处很适合发展纺织业。
因为尚未推广,广西种植棉花人不多,并没有大规模发展,棉纺技术也不成熟。但是云雁回知道棉花是个好东西,若是广为种植,日后进益很多,发现棉花已经流入中国,立刻上心,写入奏疏。
另外还有不少云雁回在广南见闻与所思所想,包括他看到可以做绿肥紫云英。有想法成熟,有只是提出来,还需要集思广益,再行探讨,但是观点让人眼前亮。
…嗨呀,可是奏疏他也想看,现在接,就不好意思痛快责备啊!
云雁回真诚地看着仁宗,叫仁宗愈发不好意思。
不管怎说,云雁回人都被掳走那危险,还在想着为国出力,也是很辛苦。仁宗很不好意思地咳嗽声,给陈林使个眼色,陈林便下去将奏疏接过来。
仁宗接过来扫两眼,确认是云雁回认真写,然后正色道:“诸位爱卿都辛苦,来日各自论功行赏。逐风和裁云留下来,其他人回府吧。”
白玉堂仍是迷糊呢,但是他想着,官家留这两人,大概个是要问问奏疏,另个是要教训下离京事,这属于皇家事,看官家脸色已经平缓,应该还好。于是,白玉堂也就应,准备回去给包拯报告下。
实地走趟,
其他人都离开之后,仁宗走下御座,用龙爪戳着赵允初脑门,训斥道:“到角落里面壁去先!”
云雁回安慰地看赵允初眼,他便灰溜溜走到角落里,面朝墙壁反省去。
仁宗则将奏疏仔细看遍,发现云雁回这里面主要提到几点,个汉化力度不够,光是简单向土族宣传汉家文化,还不足以深入人心。甚至,当地官府执行得也并不是很严格。
这点,应当与土司制样,先选出些有天赋到汉家官学上学甚至当官,然后再由他们去传播。最好,多建些官学。
另外,之前朝廷还有个行为,就是从相近地方迁汉民来。但是,云雁回到底当地发现,汉民过得其实很不好,个是习惯不环境,另个就是容易被本地土族以多欺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