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办此事。弟成就这桩事,可谓有大恩于士林。但所说第
刻
文字,这万万不可。
文字只可留给后世子孙观览,不可刊刻送人。”
“为什?”曾国荃不解,多少比大哥官位低得多
、平庸无任何业绩
官吏们,
到晚年,唯
大事便是四处张罗为自己刻集;又有多少比大哥才学差得远
读书人求人募款,甚至不惜像叫化子
样地八方化缘,为自己刻个某某馆主诗汇、某某斋文集等等。大哥究竟是怎
想
呢?
“早年对自己
诗文很自负,见京师文坛称赞梅伯言,颇不服气,又常恨当世无韩退之、王安石辈可以谈论。
生若孜孜矻矻,穷究不舍
话,或许也可以写出几部像样
书来,但可惜后来又不允许。对经史,对诗文,
都有不少与前人不同
看法,很想记下来,
吐胸中之块垒。军务政务太忙,无暇为此,
常为之惋惜不已,以为将成广陵之散。
赵惠甫笑有汉成帝、明武宗那样薄天子而好为臣下之癖,唉!”曾国藩叹
口气,充满感情地说,“赵惠甫不理解
。
曾涤生出身翰林,长期埋首经丛史集,吟诗作赋、著书立说,才是
心中
帝王之业;带兵打仗,安营布寨,这是迫不得已才为之
事啊!惠甫与
天天在
起尚这样看待
,还不知后世子孙会怎样误解
哩!”
“这样误解是好事。”曾国荃笑道。
“不管怎样,是到死也没有
部书出来
翰林,
生都为之不安。
不怪王壬秋说
‘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堂书’,他说
是实话。
诗文都是草草写成,未加细究,
时可以蒙混人,刻出来让后人
字
句来推敲,那岂不是把
推出来当
个靶子,认人射吗?”曾国藩自嘲似地笑
下,喝
两口水,又说下去,“胡润芝死后,他家里刻
部胡文忠公遗集,所选不当,
想若润芝九泉有知,
定会骂人
。他写给官秀峰
些信,说
官许多好话,那是润芝
笼络手段,并非心里话。现在官秀峰就把它拿出来,作为其治鄂
政绩。”
“那老混蛋最会来这手。”官文是曾国荃
死对头,
提起他就有气。
“这是给人戴高帽子,虽不合事实,尚不至于结怨。没有胡润芝
涵养,书信中对人对事多偏激之词,倘若稍不注意伤
人,即使本人不在
,他
子弟也会来找麻烦。就拿同治五年,
们兄弟私下议论李少荃人品
那些话,如果刻出来,他不恨死才怪哩!”
“有可以删节。”
“注意到可以作删节,没有注意到
呢?世上事不怕
万,只怕万
,还是不刻
好。
人死
倒无所谓,受牵累
是你和老四,以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