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等人阅读时候,曾国藩对张裕钊说:“
曾经说过,足下
文章近于柔,望多读扬、韩之文,参以两汉古赋而救其短。这篇游记已不见往昔之柔弱,足下近来大有长进。”
“这都是大人指教结果。”张裕钊恭敬回答。他生就
副厚重谨悫
模样,加上花白
头发,四十三四岁
年纪,看起来像是过
五十
人
样。曾国藩最看重
就是他
谨厚,知道即使这样着意表扬他,他也不会骄傲,若是对吴汝纶、薛福成,便不能这样称赞
。
张裕钊文章不到三百字,片刻光景,三人都浏览
遍。黎庶昌诚恳地赞扬他写得好,吴、薛也说好,但心里并不太服气。
“作文当以意为主,辞副其意,气举其辞。廉卿这篇游记,好就好在通过登山越岭记叙,阐述
天下辽远之境
获得,只属于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这正是程朱所讲
格物致知。”曾国藩习惯地梳着长须,意味深长地说,“岂只是登山览胜,学问、文章、事业,哪样不是这样啊!”
望着总督大人由篇小文章生发出如此庄重
人生感叹,不止是张裕钊、黎庶昌,就是心高气傲
吴汝纶、薛福成也被感慑
。佛殿里顿时安静下来。
“当年老夫初进京师,侥幸入金马门,然于学问文章,懵然不知。偶闻京师有工为古文诗者,就而审之,乃桐城郎中姚鼐之绪论,其言诚有可取。遂展司马迁、班固、杜甫、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及方苞之作,悉心诵读,其他六代之能诗文者及李白、苏轼、黄庭坚之徒,亦皆泛其流而究其归,然后开始为诗古文。尔来三十年。”无梁殿里回荡着曾国藩
湘乡官话,其音色之宏亮,声调之悦耳,张裕钊等人似乎从没有听到过。“三十年来,只要军务政务稍有空暇,老夫便究心古文之道,直到过天命之年,才颇识古人文章门径。近来常有将心得写出之意,然握管之时,不克殚精竭思,作成后总不称意。安得屏去万事,酣睡旬日,神完意适,然后作文
篇,以摅胸中奇趣。今日与诸位偷得
日之闲,聚会于清静无为之地,老夫欲学古之孔孟墨荀当年与门徒讲学
形式,无拘无束地与诸位纵谈为文之道如何?”
这真是太好!张裕钊等人想:从曾大人学习古文多年
,胸中堆积着许多问题,总没有机会
问究竟,难得他今天有这样
雅兴。
“请问大人,文章以何为最先?”当大家都在紧张思考时,吴汝纶率先提出第
个问题。
“文章以行气为第义。”曾国藩以肯定
语气回答,“韩昌黎曰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老夫平生最爱文章有雄奇瑰伟之气,古人有此气者,以昌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