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行,不要说沙场上
挥戈驰马、身先士卒,他
个文弱书生根本望尘莫及。这
点,当然不能苛求于带兵
统帅,但如果具备
,如像岳飞、戚继光那样,就能在士卒中更有威信,这且不说
。统帅最应具备
熟读兵书、洞悉全局、知己知彼、多谋善断、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等等才能,历次
失败已反复证明自己或不具备,或尚欠缺。过去在翰林院,常觉得自己可以做诸葛亮、李泌
类
人物,现在看来,那真是文人
孟浪。正好比李太白
样。诗文中
豪言壮语横扫
切,古今英杰都不在他
眼里,其实并没有处理世事
能力,以至于卷入永王造反
漩涡,险些丢
性命。曾国藩常常想,倘若自己有诸葛亮、李泌、裴度、王守仁那样
统帅之才,金陵早就攻下
,长毛也早就平定
,用不着等到同治三年。要说自己在这方面还有点长处
话,那就是尚有自知之明,注意网罗将才,并放手让他们去干。前期靠
是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胡林翼,后期靠
是彭玉麟、杨岳斌、鲍超、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尤其功劳巨大
就是自己
这个胞弟老九!他真感谢父母送给他这样
个争气
好兄弟!正因为老九
不可磨灭
功勋,使得他这个统帅在世人面前维持住
应有
体面。出于感激,在汪海洋等残部消灭后,朝廷要曾国藩再报
个儿子
履历给予荫封时,他没有报纪鸿,却报
曾国荃
长子纪瑞。也是出于感激,他要辅导弟弟读书作文。这半年来,不管事情如何多,精力如何不济,曾国藩对此丝毫不怠。
他原想先批奏疏,再批古文,再批诗词,他甚至还想为九弟批几部小说。当时带兵将领大多喜欢读《三国演义》。
曾国藩讨厌这部书,他认为书中讲打仗
事纯粹是胡扯。他看重
是《红楼梦》《水浒传》和《阅微草堂笔记》。尤其是《红楼梦》,把人情世态写得那样入木三分,常令他拍案叫绝。
他知道曹霑是前江南织造曹顺儿子,还特地到江宁织造局去仔细地查看过署中
花园,寻觅大观园
旧迹,并兴致勃勃地向织造春年询问曹家旧事和五次接驾
盛况。关于这三部书,曾国藩有不少感想,他也想与弟弟笔谈。现在又要出征
,只得搁下。为表示对这件事
重视,他要纪泽将已完成
奏疏批解部分,恭恭正正地用小楷誊抄好,命人送回荷叶塘。
曾国藩对儿子学问文章都不太满意,令他满意
是儿子
书法。纪泽从小好写字,他也便有意在这方面加以引导。
十四岁离京时,纪泽已打下扎实
基础。后几年虽不能当面
指点,曾国藩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