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国
康福北京之行,除他们二人外,整个湘勇中再无人知道,故曾国藩将会见康福地点定在卧室,并吩咐荆七:“今晚任何人都不见。”
对于如何向曾国藩报告在京所得情报,回来路上,康福作深思熟虑。这趟京师之行太重要,许多机密,在两湖是永远无法知道。如果不解朝廷真实意图,再好作为行事,都有可能成为瞎碰乱撞。为此,康福十分佩服曾国藩派他进京这个决策。康福没有做过官,不懂官场奥妙。他以为曾国藩这两年来拼死拼活组建湘勇,攻克武昌、汉阳,朝廷上下定会是片赞扬之声。谁知大谬不然。那些不利消息要不要告诉他呢?康福苦恼地想许多天。最后,他决定和盘托出。康福认为这才是对曾国藩真正忠诚,如果报喜不报忧,反而会误大事。
“大人,这次在北京盘桓十天,遵令拜谒周学士、袁学士。穆中堂患病,第次没见着,第二次再去仍没见到。
穆中堂打发家人送给大人两个玉球。”康福从包袱中将球拿出。曾国藩看到这两个熟悉深绿色和阗玉球,如同见到赢弱憔悴穆彰阿,股宦海沉浮难测悲怆之情涌上心头,他在心底深深地叹口气。玉球在曾国藩手中轻轻滚动两下后,被搁置在书案上。康福又从包袱里拿出幅字来,递给曾国藩说:“穆中堂还送给大人张条幅。”
曾国藩忙接过,打开看时,心里倒抽口冷气。原来那条幅赫然写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八个字,旁边行小字,“与涤生贤契共勉”。字迹歪歪斜斜,可以想见书写者作字艰难。曾国藩心里阵酸楚。他绝没想到,当年八面威风恩师,居然会给他送来这样行字!是自己失意愤懑心情发泄,还是对弟子教诲?
穆彰阿是曾国藩道光十八年会试大总裁。这年,第三次赴京会试曾国藩中式第三十八名进士,同行郭嵩焘落榜。殿试下来,国藩取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那时,曾国藩用名字为曾子城,字伯涵。看完黄榜后,曾国藩心情郁郁。按惯例,三甲般不能进翰林院,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省去当县令,而曾国藩梦寐以求则是进翰苑。
“筠仙,们明天就启程回湖南吧!”曾国藩将书本本收拾好,心情沉重地说。
“明天就走?”嵩焘大惊。
郭嵩焘尚只二十岁,又是第次参加会试,没有连捷,他并不以为意。这些天来,他直为曾国藩高中而兴奋。令曾国藩感动是,报捷那天,嵩焘特地买酒菜,祝贺国藩;自己落榜,无半点苦恼。
“伯涵兄,还有朝考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