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杀只结人之仇,轻放则贻社会之患。”
“你说这些诚然有理,”骆秉章说,“不过,就凭串子会
块令牌,处以站笼游街,无论如何太重
。”
“林明光案嘛,”曾国藩敛容说,“国藩认为,匪患最可怕
不是游匪,游匪只
人或三五人,纵作恶,为害有限。可怕
是会堂,他们结伙成帮,组建死党,对抗官府,为害甚烈。大
如长毛,小
如串子会,就是明证。对会党
处理,尤其要严厉。读书人
旦参与其事,为之出谋划策,收揽人心,会使会堂如虎添翼,如火加油,其对江山社稷之危害,将不可估量。想吁门兄不会忘记牛金星、李岩附逆闯贼
教训。
岂不知林明光之罪,不杀亦可。然刑
而正百,杀
而慎万,历来为治国者不易之方。杀
林明光,则绝千百个读书人投贼之路。即使过重,甚或冤屈,借他
人头以安天下,亦可谓值得,不必为林明光喊冤叫屈,以乱人心而坏剿匪大计。吁门兄,你说对吗?”
见骆秉章不做声,曾国藩换种诚恳
语气说:“吁门兄为皇上守这块疆土,做千万人之父母官,自然会知道,当以湖南山川和芸芸黔首为第
位,而不会把几个人
性命放在这之上。国藩乃在籍之士,奉朝命协助巡抚办团练,以靖地方,所作所为,无非是为
桑梓父老,为
你这位巡抚大人。吁门兄,国藩之杀人,别人指责尚可谅解,你怎
也跟在别人后面指责
呢?”
这番话冠冕堂皇,义正词严,说得骆秉章哑口无言。停好
会,他才说:“涤生兄,你这番苦心,
可以理解,但别人就不
定能理解。比如林明光,他是通过府试录取
秀才,刘学台掌管
人,你不和他打招呼,征求他
同意,他能理解吗?你就不怕他向朝廷告状吗?”
曾国藩淡淡笑:“林明光之事,按理是应该先通知刘学台,由刘学台革掉他
秀才功名后再用刑。但老夫子办事,吁门兄不是不知道,这个案子到
他手里,起码要拖半年,最终还是不
之。昆老育材有方,国藩深为钦佩。但恕
直言,这安境保民之事,昆老尚欠魄力谋略。况且这案子是
桩会匪大案,与通常秀才犯法不同。当此非常时期,可从权处理。应该说,
杀
不是秀才,而是
个会匪,
个士林败类。昆老硬要向朝廷告状,就让他告去吧,
也无法阻拦。朝廷若怪罪下来,
切责任由
承担,与中丞无关。”
骆秉章本是大兴问罪之师而来,结果竟被曾国藩充足理由和强硬
态度弄得无言以对,只得讪讪告辞。
曾国藩想到湖南官场、民间对自己这几个月来严办匪乱指责如此之多,且其中也免不有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