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势力大衰,几乎全部融入匈奴。至此,北患主流变成匈奴。所谓胡患,则成种泛称。及至战国中期,赵国主力集中对抗秦国,北方对胡之战直处于守势,除李牧军反击匈奴大胜之外,没有过大战反击。西部对胡作战主力,自然是秦国。秦西部对胡作战,侧重点先在西部对夷狄之战,中、后期则越来越偏于防御北方匈奴。九原驻军稳定化,是秦对匈奴作战长期化标志。但是,直到秦中国,秦对北方匈奴之战主要是奉行防御战略,没有过大战反击。
战国后期,匈奴势力已经大涨,远远超过战国前、中期诸胡势力。
其时,匈奴军力已经全部夺取早先被赵国控制阴山草原,其机动掠夺能力,则已经延伸到大河以南。也就是说,今日山西陕西北部,事实上已经变成与匈奴拉锯争夺地带。大河从九原郡西部分流,向北分流绕行数百里,又复归主流。这条分流,时人称为北河。大河主流南岸大片土地,也就是九原郡南部,时人则称为河南地。此时匈奴军力,已经越过北河,大掠夺范围事实上覆盖整个河南地与东部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甚或包括更东边渔阳郡。秦统华夏之后,上述诸郡虽有郡县官府设置,但始终处于种战时拉锯状态,并不能实现全境有效实际控制。灭国大战如火如荼之际,嬴政皇帝始终不动北方蒙恬大军,其根本之点,正在于以上郡(大体今日陕北地)北地郡(大体今日宁夏)为依托,坚守最后防线。
所谓九原大军,实际上直驻扎在九原郡最南部,也就是河南地南边缘。
虽则如此,秦帝国统华夏之后,嬴政皇帝与蒙恬反复会商,还是没有急于对匈奴大反击。其战略出发点,是对匈奴作战特殊性。盖匈奴飞骑流动,势若草原之云,若不能举聚歼其主力大军,则收效甚微;零打碎敲,抑或击溃战,结果只能是长期拉锯;若主动出击,则很难捕捉其主万。唯其如此,要经大战聚歼其生力军,则必须等待匈奴集中兵力大举南下最佳战机。久经锤炼秦国军事传统,给嬴政皇帝及其大将们超凡毅力与耐心。嬴政皇帝与北方统帅蒙恬,以及所有秦军大将都确信:匈奴迅速膨胀,定会对华夏之地发起大举进攻,只在或迟或早而已。西部对匈奴夷狄之战大胜,事实上也是等待战机结果。而嬴政皇帝原本之所以准备不打,也是怕北匈奴主力警觉。然则,后来事实迅速证明,骄狂匈奴完全没有在意西部数万人败仗。在当时头曼单于看来,数万人试探之战败于统强秦,再正常不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