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复命去。那时候不像今天,说中日两国衣带水,就隔着那浅浅个海,当年那浅浅海是难以逾越天堑,你想那个小破帆船,百多吨,可能几十吨,去横渡那大海简直是长征。所以他必须有岛屿,让小船可以站站地停,船漏好补,人也好休息。要是没有这个,风对着帆顿猛吹,停发现到西伯利亚,也可能是印度尼西亚。基于这个缘故,隋朝两次遣使日本都无果而终。
从贞观年间,日本派出遣唐使,共是准备十九次,成行是十六次,有三次可能是没凑够钱。成行十六次中,成功到达中国是十三次,没到达那三次估计就是吹跑,去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赤道几内亚,船散人喂鱼,这都有可能。
日本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唐朝人回国策划。公元646年,孝德天皇开始大化改新,日本就是从这年开始有年号,以前日本天皇没有年号。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天皇明治维新,中间这1200多年,在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唐化时期。日本直把中国叫做唐国、唐土,后来日本看不起中国重要原因,就是他认为中国只有在唐朝时候才可以称中国,唐朝以后中国就不配称中国。他认为他才是中国,因为他继承唐朝这套东西继承得很好。尤其对于中国宋、明两朝被少数民族灭掉,唐汉被蛮夷所制这两段历史,日本是非常看不起,所以他才敢出兵打中国。既然蒙古人可以入主中原,女真人可以入主中原,日本人也可以。比如,从甲午战争日本发表文告来看,都是以中华正统自居,号召反清复明。包括孙中山他们在日本设立大本营,也是反清复明感觉,表示日本是中华道统之所在。以至于后来入主中原好几次没成功,他就恼羞成怒,开始篡改教科书。
中国在唐朝之后跟日本官方往来就断绝,直到明朝永乐皇帝时候,官方往来才恢复,私人往来比如商人,也开始恢复。当时日本有个足利幕府,就是休里面将军足利义满,他派使臣到中国来。明朝皇帝问这个使臣,日本国什样,然后这个使臣就写首诗,回答明朝皇帝,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国比中原国,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焙新酒,金刀脍锦鳞。年年三二月,桃李般春。”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礼制风俗完全跟中国是样,而且年年三二月,桃李般春,开花季节也跟中国样。所以有良心日本人讲,中国是日本2600年文化母亲,且不说日本文化有没有2600年,中国是母亲,日本是儿子没错。
朝鲜人也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