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事情没这美妙,兼并土地几乎是国几千年所有王朝都发生过事,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没当个王朝延续两三百年后,土地兼并严重到临界点,然后就起义,造反,或成功或失败,接着改朝换代。
这个话题太大,若真要说,可以写篇论文,《论古代土地兼并演变过程和农民起义渐进及对王朝兴衰各种影响》。
回到正题,还是说豪门田庄。
古代那些大家族,比如有爵位(宁远侯),比如世代为官(海家)……这些家族有广大田地产业,那他们是怎经营呢?
尤其是京城里豪门,他们田庄往往里自己家有段距离,不能每天去查看,这时,他们就需要帮手,也就是类似于总经理角色,代替主人去管理田庄。
=======
最近直在查关于古代豪门田庄资料,这里来解说下。
首先,古代是个农业社会(这不废话嘛),古代劳动人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并获得生活资料,所以像佃户记录簿里,不会记录所有人名字,而是只记录这个家庭最重要男人名字,其余老人女人还有儿女,都属于这户人家。
家族往上发展,就成宗族,所以古代经常看见什王家村李家村,就是说,整个村庄基本都是族人,古代有‘同村不通婚’或者‘外来媳妇女婿’说法,其最初原因就是防止血缘过近。
古代村庄是怎形成呢?(大家可以问度娘,又废话)
事实是这样,古代奴仆大多在宅邸里为主人服务,但还有部分,他们深受主家信赖,他们管理着田庄上佃户(没有自己土地农民),管理着收庄稼,收田租,然后整理后上交给主人。
【详见红楼梦里那个‘老砍头’给贾珍交年赋情形。】
管理田庄通常有两种方法,种是庄子
归纳下:般来说,古代人力弱小,家户很难抗拒大自然力量,比如打井,开荒,狩猎,护卫盗贼等等。
于是群人聚集在起居住,渐渐形成村庄,因为要互相信任依靠,自然是越亲越好,所以古代村庄多以沾亲带故为主。
古代中国70-80%土地都是村庄,通过里长,保长,或者其他什村落制度来进行治理,平常县老爷在城里待着,城里事有衙役和县丞帮忙,若有别事,就通知耆老族长或里长保长来往下传达给小老百姓。
所以,明清缙绅力量是很强大,往下,他们有土地,以及土地上佃农,往上,他们家族中往往有子弟入仕,在朝堂中有说话力量。
这种半自治村落模式,被很多古代大学者誉为美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