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和内
劣币驱逐良币,那是有深刻原因。
如果搞不到整套制币机,民间仿制肯定亏本。想要不亏本,仿制时就得偷工减料,造出假币正常人都能分清。
刚开始,民间富户肯定收藏这些新钱,只拿劣质伪币出来使用。但当新钱源源不断流出,这样就失去收藏价值,劣币反而被市场自动淘汰。
黄珂又拿起更大号银币,依旧是黑乎乎:“这也是铜钱?怎中间没孔啊。”
王渊解释说:“这是银元。有元、五角、角,共计三种制式。”
民间给融。也不能用料太差,给私铸者留下牟利空间,否则必然伪币横行。
在试制钱币过程中,又发现个严重问题,金属片被冷轧成饼后,会变硬变脆,不利于压制图案。王渊带着弟子想许多办法,终于试验出可以回炉退火,但退火之后表面又会氧化变黑。
想要去掉氧化层,就得扔进酸溶液中清洗。王渊既不知道可以如此操作,也懒得去管什美观,钱币发黑反而是种防伪标志——比如大明火漆钱,就特地把铜钱烤成黑色,以此增加仿制伪造难度。
正德十五年暮春,王渊再次来到岳父府上。
“这就是你们制新钱?”黄珂颇为惊讶。
“角”和“分”,都是大明计银单位,角银子就是剪下银锭角,分银子则是0.01两白银。
王渊制造银元,正面是“正德元宝”,反面是朱厚照头像。
不要担心银元流通信用,因为历史上,明朝晚期外国银币在江南风靡。
只因大明银两使用复杂,外来制式银币反而直观,于是民间特别喜欢外来银币,还给各国银币都取外号。比如西班牙银币叫“本洋”,又根据图案不同,把各国银币称为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倭婆、三工、小花、小洁、烂板等等。
大明银元也很直观,元银币就是两,五角银币价值五钱。
铜钱有文、两文、五文,共计三种制式。便是文铜钱,也比市面上流通更大更厚,而且通体发黑发亮颇有质感。
正面有“正德通宝”字样,反面是花纹,印有“当X文”、“正德十五年制”等小字(年份钱在宋代很流行,明清也偶有出现)。边缘呈细密齿轮状,那是压饼时直接压出来。
黄珂并非草包,他对户部事务很熟,拿起文铜币问道:“如此精美制钱,竟然只值文,这样铸钱不会亏本吗?”
王渊摇头说:“不会,还有得赚。只要铜料足够,要多少制多少,制多少就能赚多少。”
“果真如此?”黄珂大喜,拍手赞道,“若真能海量制钱,不出三五年,市面上伪钱就能绝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