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之内,没有旁人。
王渊嘿嘿笑道:“先生,李兵宪是什意思?他愿意配合吗?”
沈复璁歪坐在椅子上:“配合,不合配才怪。别说要五万人,就算要十万人都凑得齐。兵备道管辖
事情太多,其中就包括暂时赈济流民,现在济宁城外汇聚
三四万灾民,连临清
灾民都往那边跑。李兵宪让你赶快制定好工程方案,他立即就能把几万灾民送来!”
得,以工代赈,古代人也很聪明。
若非没有足够权力和钱粮,山东兵备副使李充嗣,估计自己就要带着灾民兴修水利。实在是几万灾民聚在
起太可怕,不给他们找点事做,很容易搞出乱子,说不定还有人趁乱举事造反!
保证临清水道四季通航,可不止挖个水库储水泄洪那简单,否则早就有人搞出来
,古代治河大臣又不是傻子。
“二哥,”袁达快步跑来通报,“沈先生来!”
王渊愣愣,反问:“沈师爷?”
袁达笑道:“就是他。他现在是济宁州判,你写信给山东兵备副使,那位副使就派沈先生过来联络。”
王渊立即出去迎接,老远就喊道:“先生,三载不见,想煞学生也!”
沈复璁比以前当师爷时候更有派头,他穿着
身破旧官服,手持王姜氏赠送
孔雀羽扇,握住王渊
手说:“渊哥儿又长高
,你
师徒贵州
别,不想竟在山东再会!”
“先生快请进去说话!”王渊小心搀扶道。
沈复璁感慨:“还是渊哥儿孝顺啊,才疏学浅,只能为你开蒙,哪当得起如此敬重。”
师徒之情,感天动地。
临清州*员,以及沈复璁带来
济宁*员,全都看得感慨有加,说不定就有谁回去以此教育晚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