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御史乔瑛也说:“陛下,贵州自开乡试,还需谨慎议之。不可因王学士考中状元,又出自贵州,就让贵州自行开设乡试。”
给事中安磐言道:“贵州自有实情。其余省份,皆有两位布政使,唯独贵州只有位布政使。何也?流官太少,土官太多,遍地土司蛮夷。贵州科举亦如此,学
许瀚懒得跟王渊扯淡,直接跪下说:“臣请求陛下,从今往后,明令禁止乡试、会试出小题!”
“臣附议!”又有几个言官冒出来。
这些言官有个特点,全是弘治十五年、十八年进士。他们处境非常尴尬,背后靠山早就滚蛋,刘瑾乱政期间又无法正常升迁,现在想投靠谁也得排队才行,只能到处弹劾*员邀名求赏。
朱厚照仔细想想,他不愿因为这点小事,而跟言官们闹得不愉快,当即说道:“准奏。今后乡试、会试,不得再出小题。”
言官们非常高兴,特别是许瀚,他建议被皇帝接受,等于又添笔政绩。
“你特意加个顺天府乡试主考,是要弹劾王学士舞弊?”
“非也,”许瀚拱手道,“臣弹劾王学士主考乡试,出题时,大题、小题各出半,竟有截搭题、枯窘题出现!乡试、会试,为国取士,皆出大题。小题非理学正统,割裂经义,离经叛道,岂可任其为之?”
朱厚照满脸微笑,问王渊:“王学士,你有什要自辩?”
王渊辩解道:“陛下,科举小题,正统朝便已有之,朝廷并未禁绝。既未禁绝,便可为之,臣不知哪里有错。”
许瀚怒道:“王学士,你那道枯窘题,可知坑害多少士子?”
朱厚照又问王渊:“王学士还有什好说?”
王渊本来没啥好说,既然皇帝问起,那就多说几句呗。当即拿着笏板出列:“臣恳求陛下,允许贵州自开乡试!”
此言出,群臣皆惊,全都看向王渊。
捅马蜂窝!
首先表示反对就是杨廷和:“贵州边僻之地,学校甚少,士子不足。擅开乡试,则靡费无度,徒耗钱粮而已。”
王渊笑道:“若连《孟子》都背不熟,取之何用?并且,这次顺天府乡试第八十七名,此人虽然忘记题目出处,但他知道‘螬’字是什意思。洋洋两百言,其文章颇为不俗,搜卷时候也将其补录。”
群臣哗然,感觉王渊就是在乱搞。
哪有忘记题目出处,就因为文章写得好,便考试过关做举人?
王渊又说:“那些截搭题,也没有出无情搭,全都是有请搭,并无任何难度可言。出小题,只是为避免有人死记硬背历年程墨!”
真有人靠背科举范文而录取,而且为数还不少,王渊说得也有道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