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师爷有些搞不明白,问道:“这贵州城是什格局?”
袁刚指着正前方说:“贵州都司、贵州卫、贵州前卫,治所全都设在南城。那里是军汉们地盘,手中钢刀就是在南城买。平时寨民收集鸦翎、孔雀翎,也可以拿到南城售卖,卫所愿意收购这些东西做箭翎。”他又指着左右两边说,“西城是水西安氏地盘,东城是水东宋氏地盘,分别设有两个贵州宣慰司治所。”
沈师爷点头道:“如此说来,贵州布政司治所就在北城。”
袁刚笑道:“布政使老爷确实在北城,但贵竹长官司治所也在北城。咱们那位贵州布政使,别说政令出不贵州城,他连北城都出不,只在治所附近几条街面上管用。”
沈师爷不禁吐槽:“这种省主官,还不如在江南当知县快活。”
贵州城最早城墙,始建于元代,当时唤作“顺元城”。
明朝初年,贵州都指挥使、皮鞭Play爱好者马晔,在顺元土城基础上进行扩建,才有后来贵州石制城墙。
到正德年间,贵州城还只有六座城门,且“次南门”只允许军士通行。
王渊等人是从柔远门进城,此门之外皆为土司辖地,取“怀柔远人”之意。
靠着城墙根,城外有片棚户区,多为迁居汉人搭建。这种情况在古代极为普遍,等棚户区扩大到定规模,官府就该考虑修外城框起来,而且还属于大大政绩。
贵州布政使也确实怪憋屈,名义上他是省主官,可身边全是拿刀莽汉。南城军汉不听话,东西土司也不听话,北城自留地又掺个蛮夷进来,还因为制度问题不能深入州县,直接就从省(和谐)长混成街道办主任。
贵州按察使同样如此,堂堂省公检法首长,如今主要工作竟是考察教育情况——纯考察,除考察,也干不别。
因为在公检法领域谁都不甩他,正好又兼职做贵州副提学官,恰巧正提学官由云南*员代理,而且几十
大明朝廷若想改土归流,至少也得等贵州城把外城修起来——那意味着,省城周边汉化程度,已经达到种微妙状态。
在此之前,如果谁敢提“改土归流”四个字,直接在朝堂上打板子就行。要脑子有病,要妖言惑众,谁信谁是智障。
汉化程度那低,汉民数量那少,你丫改土给谁看啊?不但难以征收赋税,还得天天带兵平叛,没几年就要把户部大佬们搞崩溃。
“书铺、纸铺这些,反正跟读书有关,铺子全都开在北城。”
袁刚牵着毛驴进城,对沈复璁说:“们先去东城、南城卖山货,换些粗盐回来,再到北城买笔墨纸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