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事啊,”叶企孙喜道,但又为难地说,“实不相瞒,清华物理老师只有几位,恐怕帮不上什大忙。”
清华物理系是去年成立,师资力量奇缺。除叶企孙这个物理系主任外,只有位教授(梅贻琦),两位讲师(赵忠尧、郑衍芬)和位助教(施汝为),比北大那边还惨。北大物理系虽然只剩下三个老师,但却全是教授级别。
周赫煊说:“不碍事,人多力量大,只要肯帮忙就好。而且也不能让大家白出力,编教材是有稿费,希望叶教授能够支持。”
“此事当然支持,请周先生放心。”叶企孙满口答应道。
叶企孙也是位神人,身为清华物理系创始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他不但精通物理,而且学贯中西,从小苦学天文历法和四书五经,还拿到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至于编者稿费,可以次性结清,也可以按照按照印刷量计算版税。”
“那当然好,”李书华喜道,“若是能把教材编出来,中国所有工科学生都能受益。”
周赫煊笑道:“你先去联系理工科老师吧,愿意编教材把名字报上来,明天就到清华走趟。咱们慢慢来,先编物理教材,以后再弄化学、地质、机械等科目。”
李书华立即行动,把周赫煊想法说,其他几位物理老师全都同意。他们白天课程太多,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编教材活只能晚上赶工。
隔天上午,周赫煊来到清华学堂,连梁启超这些老朋友都来不及拜会,直接前往清华物理系。
在清华百年校史上,叶企孙和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并称为四大哲人。
周赫煊这次在北大待五天,帮着把北大出版部改为北大出版社,又参加北大科研部成立大会,最后牵头清华、北大两校合作成立“中国大学教材编撰小组。”
时间虽短,周赫煊却觉得格外充实,比他在天津做报纸写文章有意义得多。
这些工作都需要钱,周赫煊以个人名义,垫付1000大洋
个不到30岁英俊青年接待他,此人正是清华物理系主任、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叶企孙。
叶企孙西装革履,梳着二八偏分发型,亲自冲茶道:“周先生,久仰大名,想不到你会来这里做客。”
“有些唐突,不事先打招呼就来。”周赫煊歉意道。
“哈哈,这里又不是官府衙门,哪需要事先通报。”叶企孙开玩笑说。
周赫煊随即道明来意:“叶教授,是这样。鉴于中国物理教材,大多使用英文版本,教学不甚方便。所以就想编套符合中国实情教本,北大能力不足,希望能与清华合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