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里,跟在灵车后面。劳森不能亲自前来,只送来个花圈。为不使那口棺材显得过于冷清,菲利普又买对花圈。在回来路上,马车夫扬鞭策马飞奔。菲利普疲乏不堪,不久就睡着。后来他被厄普约翰说话声吵醒。
“幸好他诗集还没有出版。想们还是把诗集推迟点出版好。来给诗集写篇序言。在去墓地途中,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相信能写得相当出色。不管怎说,要先在《星期六评论》杂志上发表篇文章。”
菲利普没有搭腔。马车里片寂静。最后厄普约翰又说:
“看把写文章充分利用下,还是比较明智。想为几家评论杂志中家写篇文章,然后就把它作为诗集序言再印次。”
菲利普密切注意着所有月刊,几个星期后,厄普约翰文章发表。这篇文章似乎引起阵轰动,许多家报纸都刊登它摘要。这是篇十分出色文章,还略带传记性质,因为谁也不解克朗肖早年生活。文章结构精巧,口气亲切,语言生动。伦纳德·厄普约翰以其缠绕繁复文笔,把克朗肖在拉丁区与人交谈和写作诗歌几个场景描绘得风雅美妙;克朗肖下子成栩栩如生人物,成英国魏尔兰。他描写克朗肖悲惨结局以及那个坐落在索霍区寒碜小房间,并且含蓄地叙述自己为让诗人迁移到所坐落在百花盛开果园、掩映在忍冬[1]枝叶丛中村舍所作种种努力,他那含蓄态度着实令人喜爱,表明他为人慷慨,实际大大超出他谦虚地所说程度。在描写叙述上面这些情况时候,厄普约翰大肆渲染,他措辞用语显得庄严却又战战兢兢,夸张却又哀婉动人。然而有人却缺乏同情心,用心良好却不够乖巧,竟把这位诗人带到俗气而体面肯宁顿区!伦纳德·厄普约翰描写肯宁顿区所用这种婉约诙谐口气,是恪守托马斯·布朗爵士遣词造句风格所必需。他还巧妙地用嘲讽口气叙述克朗肖生前最后几个星期情况,克朗肖怎样以极大耐心忍受那个用心良好、笨手笨脚、自命做他看护青年学生,以及这个非凡流浪者在那令人绝望中产阶级环境中可怜遭遇。他还引用《以赛亚书》中话语“灰烬当中美”来比喻克朗肖。这位被社会遗弃诗人竟死在那俗气而体面陈设之中,真是绝妙嘲讽,这使得伦纳德·厄普约翰想起耶稣基督置身于法利赛人[2]中间情景,而这类比又使他有机会写下段精妙文字。接着他又告诉读者,诗人个朋友——他那高雅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