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个很容易激动人,激动到十几年里,能换几十个内阁大学士,此外,他疑心很重,很难相信人。
而他唯相信,且始终相信人,只有杨嗣昌。在他看来,这个人可信,且可
所谓惨败,意思是,左良玉带着很多人去,只带着很少人跑回来。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太过嚣张,瞧不上张献忠,结果被人打埋伏。
这次失败还导致两个后果:
、由于左良玉跑得太过狼狈,丢自己官印,当年这玩意丢,是没法补办,所以不会刻公章左总兵很郁闷。
二,熊文灿把官丢,纵横忽海几十年,终于把自己忽下去。
以曹操作为外号,对罗汝才而言,是比较贴切,作为明末三大头领之,他很有点水平,作战极狡猾,部下精锐,所以张献忠在起兵之前,先要拉上他。
罗汝才效率很高,张献忠刚反,他就反,并与张献忠会师,准备在新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
顺道说句,张献忠同志在离开谷城前,干最后件事,是贴布告,布告内容,是张名单,包括这几年他送出去贿赂,金额,以及受贿人名字,全部清二楚,诏告天下。
不该收,终究要还。
没有看到那份布告,估计熊文灿同志名字,应该名列前茅。但此时此刻,受贿是个小问题,渎职才是大问题。
个月后,崇祯下令,免去熊文灿职务,找个人代替他,将其逮捕入狱,年后,斩首。
代替熊文灿人,是杨嗣昌,逮捕熊文灿人,是杨嗣昌,如果你还记得,当年推举熊文灿人,是杨嗣昌。
从头到尾,左转左转左转左转,结果就是个圈,他知道,事到如今,他只剩下个选择。
崇祯十二年(1639)九月,杨嗣昌出征。
明朝有史以来,所有出征将领中,派头最大,估计就是他,当时他职务,是东阁大学士,给他送行,是皇帝本人,还跟他喝好几杯,才送他上路。
熊文灿还算反应快,而且他很幸运,因为当时世上,能与张献忠、罗汝才匹敌人,不会超过五个,而在他手下,就有个。
在众多头领中,左良玉最讨厌,也最喜欢,就是张献忠。
他讨厌张献忠,是因为这个人太闹腾,他喜欢张献忠,是因为这个人虽然闹腾,却比较好打,他能当上总兵,基本就是靠打张献忠,且无论张头领状态如何,心情好坏,只要遇到他,就是必败无疑。
所以左总兵毅然决定,虽说熊大人很蠢,但看在张献忠份上,还是要去打打。
几天后,左良玉率军,与张献忠、罗汝才在襄阳附近遭遇,双方发生激战,惨败——左良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