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事,许多史书都说,王化贞死得该,熊廷弼死得冤。
前者同意,后者,保留意见。
事实上,直到王化贞逃走后第三天,努尔哈赤才向广宁进发,他没有想到,明军竟然真不战而逃,而且以他兵力,并不足以占据辽东。
然而当他到达广宁,接受孙得功投降之时,才发现,整个辽东,已经没有敌人。
因为慷慨熊蛮子,已把这片广阔土地毫无保留地交给他。
熊大人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做到无数敌人、无数汉*、无数叛徒想做却做不到事情,因为事实上,他已放弃整个辽东。
自明朝开国以来,稳固统治两百余年辽东,就这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熊廷弼都没有理由、没有借口、没有道理这样做。
但是他做。
认为,他是为口气。
当初不听话,现在看你怎办?
?现在如何?”
王化贞倒还算认账,关键时刻,也不跟熊廷弼吵,只是提出,现在应派兵,坚守下道防线——宁远。
这是个十分明智判断,可是熊大人得理不饶人,还没完:
“现在这个时候,谁肯帮你守城?晚!赶紧掩护百姓和士兵入关,就足够!”
这句话潜台词是,当初不听,现在也不听你。
白给东西不能不要,于是在大肆抢掠之后,他率军向新目标前进——山海关。
可是走到半路,他发现自己算盘打错。
因为熊蛮子交给他,不是辽东,而是个空白辽东。
为保证不让敌人抢走粒粮
就是这口气,最后要他命。
率领几十万军民,成功撤退两位仁兄终于回京,明朝z.府对他们俩处理,是相当视同仁——撤职查办。
无论谁对谁错,你们把朝廷在辽东本钱丢得精光,还有脸回来?这个黑锅你们不背,谁背?
当然,最后处理结果还是略有不同,熊大人因为脾气不好,得罪人多,三年后(天启五年)就被干掉。
相对而言,王大人由于关系硬,人缘好,又多活七年,崇祯五年才正式注销户口。
事情到这份上,就没什可说,作为丧家犬,王化贞没有发言权。
于是,战局离开王化贞掌控,走上熊廷弼轨道。
从王化贞到熊廷弼,从掌控到轨道,这是个有趣变化。
变化前后有很多不同点,也有个共同点:都是错误。
虽然敌情十分紧急,城池空虚,但此时明军主力尚存,若坚定守住,估计也没什问题。可是熊先生来牛脾气,不由分说,宁远也不守,把辽东几十万军民全部撤回关(山海关)内,放弃所有据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